配備著火炮,如今大明的火力還是非常強大的,雖然與之前想象的不一樣,但是用來打擊草原部落上的探明還是有用處的。
大明在草原部落和草原部落往北的地方,有大量這樣的堡壘,裡面有著駐留士兵的營房。
朝廷正是因為給予了他們更多的保障,所以才有更多的人願意在這裡。
為大明,守候邊疆。
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的政策,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大明最高利益在進行著,正是因為建文皇帝朱允文相信那些將士們,所以那些將士們也願意為整個帝國付出自己的生命。
所以這些年來,建文皇帝朱允文在軍中的形象越來越高大,畢竟很多人不會因為打仗失去生命,除非那些運氣真的不好的現,如今他們不會因為受傷就立馬被拋棄,最後死在戰場上,只要能夠救他們的軍中的醫院,一直都在努力的救護他們,而這一切的來源都是金獅嶺所做出的,那些發展金獅醫院,這些年來在全國各地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而這一切有不少的錢是借我皇帝朱允文從自己的內庫拿出來的,當然更多的也有皇后投在這裡面的錢。
雖然之前見過皇帝,朱允文一直努力想把自己的府庫和國庫分開,但是還是有不少重合的地方,這些年來統計了不少的事情,最終卻沒有確實的答案。
將士們心裡也都清楚,沒有辦法。
大明帝國和之前的各個朝廷都不一樣,就比如大漢在把匈奴打垮之後,依然撤離了草原,最終讓草原部落再次壯大起來,最後給中原造成了大量的麻煩。可是如今大明帝國卻不一樣,他們不會去冊封安撫那些草原部落上的人,更多的是直接把他們納為統治。
建文皇帝朱允炆越來越相信方中愈的一個觀點,那就是隻要漢人強盛的時候,那些草原部落的人就會俯首稱臣,甚至是把自己放在泥土裡那樣滴都是願意的,可是隻要中原朝廷一旦衰敗,那些草原部落就會不斷的搶劫騷擾甚至一路衝關破陣染指中原。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對待草原部落上的政策一直都沒有放鬆過,就算是那些草原部落上的人認為大明帝國標榜自己是一個仁慈的國家,對待各族百姓都會公平對待,他們也不願意相信。
但是他們認為他們一定會顧及自己的名聲,所以不會做些什麼,所以我相信這一套說辭,人現在墳頭草起碼都有三尺高了,大明帝國怎麼會允許那些時刻反叛的人在自己的統治之下生活呢,大明帝國需要的是真正能夠和大明帝國一起將自己的家園建設的更美好的百姓,而不是毒蠍蛇狼。
皇帝朱允文也深刻的明白這一點,所以任憑下面的大臣怎樣勸說,甚至還有人覺得皇帝不斷的移民到塞外甚至是更遠的地方,這是不人道的做法,甚至有向昏君發展的意思,所以有不少人還在大罵建文皇帝,朱允文好在如今建文皇帝,朱允文心胸非常寬廣,並不計較這些,越是這樣就越是證明他所做的決策是正確的,畢竟其他人反對,只不過是因為自己內心的不同意而反對,而不是因為一些什麼其他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文離開京師的這幾天開始非常的忙碌,他不僅要從頭開始學起,從作為一名楚軍作為一名堅國太子,應該做的點點滴滴開始熟悉民生,熟悉軍事,不僅要有戰略眼光,還要有更加大局的觀點來判斷所有的事情的正確與否。
這樣的事情其實有些難為他了,畢竟他的年紀還不足夠大,至少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經歷過各種風雨,沒有在社會上真正的摸爬滾打過。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不會放任他讓他去民間真正的接觸這些事情,所以現如今他學的很是吃力,不過好在身在皇家,從小耳濡目染也知道不少事情,這倒是讓議事長齊泰齊大人和其他的幾位尚書非常的滿意。
他們不怕麻煩,這些年來也引導和教導了不少的人,手底下的官員大部分都是由他們教導學習,最後透過朝廷的考核,提拔上來的,對於看人識人還是有一些方法的,太子,確確實實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在這個年紀能夠考慮到這些問題已經是非常的了不起了,雖然與他們的要求還有些差距,不過這也是剛開始,以後可說不定。
太子身邊的玩伴,此時也都在外邊等待他們,自然沒有能夠與太子在一起向其他重臣學習的機會。
所以一個個都有一些等候難耐,不過這裡面還是有不少人比較特殊的,有人閉目沉思,有人抬頭看天,有人竊竊私語,有人相互討論。
不管他們是何想法,如今太子已經有了明確的權力,所以當初他們的選擇並沒有什麼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