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平叛戰爭以後,大明帝國就把發展一隻越來越正規強大的軍隊當做了重要使命,所以這些年來才有了各種各樣的不斷的試探和改制。
好在如今看起來效果確實不錯,不管是北方軍團還是南方軍團,甚至是遠征軍團,如今都表現的非常的好。
他們的能力是得到了朝廷官員和眾多百姓的認可了,畢竟這麼些年來,朝廷一直在源源不斷的宣傳大明帝國的軍事力量,認為他們所做出的一切都是為了民族的延續。
從這一點上來看,整個帝國的軍隊都享受著無比崇高的榮譽,以前可能因為軍戶,所以那些人,就算是去了軍隊也會混日子,甚至一輩子就在那裡,可是如今去軍隊裡當兵是一件榮耀的事,大明帝國給予這些士兵最高的榮耀。
位於京師廣場的帝國英雄紀念碑,這些年來依然受到人們的關注,每年都有無數的人們去那裡祭奠英雄。
各地的烈士陵園也將無數的存在,那些人如果不埋在自己的祖墳裡面,就會埋在烈士陵園裡,享受著帝國的供奉。
方中愈很是差異,皇帝朱允文在這個時候所提起來的,關於軍隊的事情,按照之前他們的構想,大明帝國的軍隊當然是越多越好,能夠自我供給是最好的,畢竟如果想要讓全國的百姓都供養這些軍隊的話,那所要耗費可就太大了,所以就算是方中愈在之前所考慮那些事情之中也沒有,要強行讓百姓們做這樣的事情。
也就是說方中愈更多的時候是考慮大明帝國的軍隊保持現狀即可了,要把裝備更加的精銳,但是裁員退役,他確確實實沒有想過。
更重要的是如今大明的人口暴增,雖然說有無數的人可以分配到各個地方充斥著各個行業,但是總要有人為帝國操勞的。
帶著主觀的想法,方中愈自然不能首先發言,因為他還沒有弄清楚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打算,同時這件事情可能會有其他的意圖,突然方中愈想到了一個可能,那就是皇帝恐怕已經意識到了,如今大明帝國的軍隊恐怕有了集聚力量的情況,所以是否是在防備出現的不可控的情況。
方中愈看了看其他人,他要知道這些年裡面有沒有其他人和他一樣擔心這件事情,所以很是仔細的捕捉那些人臉上的微表情。可是其他的官員似乎都沒有什麼特殊的表現,不知道是真的沒有發現還是反應有些遲鈍,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整件事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狀況,似乎皇帝朱允文在這件事情上,所要表現的讓他們都不知道到底是為何。
“陛下,如果如果大量兵士退役的話,又該如何安置他們呢?”
兵部左侍郎秦月問道,譚翼成為了兵部尚書,他接了譚翼的位置。
不愧是從底層升上來的兵部官員,一下子就問出了主要的情況,是啊,皇帝既然有這個想法,不管淘汰下來的兵士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怎樣安置他們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這些人這些年來長時間的接受過軍事訓練身上又有著殺敵的本事,那麼如果這些人不妥善安置的話,會不會成為帝國的威脅,對百姓是否又有一定的危害?
這件事情所有人都不清楚,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文是否仔細的思考過這件事情都難以確定,他們這些人又怎麼會在這件事情上做主呢?朝廷想要考慮的事情肯定不能是一句話,一件事情就能把所有的事情搞清楚的,他們必須要透過合理的安排和稽核才能判斷整件事情是否能夠做下去。
他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的真誠,甚至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他一臉真誠的看著建文皇帝,朱允文從他內心裡來講他不希望那些曾經和他有過交集計程車兵和將軍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合理的行為,所以他也希望見過皇帝朱允文是在考慮清楚之後才提出的這個問題。
而不是想當然的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來彰顯自己的能力,況且他是十分詫異的皇帝,怎麼會提出這樣的建議,畢竟整個帝國的軍事並沒有那麼的充足,看起來人數很多,可是一旦分散到如今大明帝國的各個重大行動之後,就顯得特別的少,對內要增加判斷和那些可能出現的盜匪,對外還要不斷的征戰剿滅海盜土匪,總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他們來完成,不可能完完全全把這些人全部都放棄了。
其他人雖然不是兵部的官員,但是對於這些事情現在還是比較瞭解的,畢竟朝廷有那麼多公開的檔案,又有大明宣傳部,幫助他們宣傳各個部門的事情,他們也都有所耳聞,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並不會顯得太過突兀,再加上大明帝國對他們也有著充分的考核,雖然說不會允許他們去指導那些內行,但是至少一定的道理和常識要懂得,否則的話又怎麼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