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見世面是很多家長都會做的事情。
只是像建文皇帝朱允炆,用這麼大的排場告訴自己的孩子,親身體會了解時間的不容易和各種各樣的情況還是少見的,至少以前從來沒有有人這樣做過。
往南走到處都是寬闊的大道,畢竟連線著京師所見的都是不一樣的,朝廷規劃的路線只有一個大致的方向,只要沿著官道走,基本上都能到達任何地方,所以並沒有太多的地方官員前來迎接建文皇帝,朱允文,雖然他的車架已經特別的羨慕了。
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沒有特別的要求,需要多少人來給他見駕,他更希望自己在突然之間就能瞭解更多的事情,所以越是低調越好。
自己的兒子有疑問有想法,皇帝朱允文非常樂意的解答,畢竟如今的他想法還是挺多的,更何況皇帝坐久了多多少少還是想過一些普通人的生活,現在能夠這樣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別提有多舒服了。
“父皇父皇,外面的空氣真的很好啊,也不知道現在外面還有多少好東西。”
所有的事情就和之前一樣,建文皇帝朱允文一開始並不知道朝中之中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好在這些年來他們所在的發展也是非常的不錯的。
在之前他告訴那些人,只要能夠做的,那就繼續做下去,只要能夠堅持的,那就從來不要放棄。
“好東西當然多了,你看如今這些大道越來越寬闊,想當年父皇我到中都的時候除了幾條主要的道路以外,根本就沒有這些東西,再加上週邊的這些田地,那個時候可沒有平整的這麼寬敞,而且劃分的如此細緻。”
是啊,當年沒有合理的規劃,百姓的田地都是東一塊西一塊,大大小小也不太均準再加上處理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有的甜肥有的甜弱,每次蒸這些薄田和富田的時候都會引起紛爭。
這些年來,朝廷不斷的採取科學的辦法引導百姓們進行種植,再加上各種作物的引進,肥料的新增,如今糧食作物的產量越來越高,新作物的種植也讓他們收成特別的不錯,把這些東西賣出去也能獲得不少的糧食和金錢。
“父皇,那以後我們可以多出來走動走動嗎?”
兩位皇子眼裡透露著希冀,那是希望,也是渴望,建文皇帝朱允炆看著他們笑了笑。
“那是自然,這大明天下你們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去,只要能夠保證你們的安全。”
建文皇帝朱允文並不吝嗇,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甚至可以說相比較其他家長來說,他根本就不用擔心太多的事情,這些孩子就算是再差也會有一個絕味,甚至是有朝廷的憤怒養著,所以他絲毫不會擔心這些問題,但是現如今的他也會像普通家長一樣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培養他們各種各樣的意識,甚至動手操作能力也加以培養。
所以看起來還是非常穩定的大明帝國從上到下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視,百姓們也知道想要讓自己的家族越來越強大,獲取更多的資源,那麼子孫後代的教育就必然重要,他們這些人也正是透過這樣的操作才漸漸的趕上其他人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這個時代可以讓他們公平的與其他人競爭,可以讀書可以寫字,可以遊玩,可以到天下最繁忙的地方學習,如何做商人可以到戰爭最危險的地方學習如何統帥軍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一個事實,不管是哪一個學院的學生,最終都會出去實習一番,他們必須要透過實實在在的學習,才能把自己在書本上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際上能夠用到的,這也是這些年的要求。
前幾年的時候他們還能透過寫文章來畢業,但是現在他們沒有在外實習的經驗,甚至沒有去過海外基層代理的經驗,那是很難畢業的,因為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多了,朝廷不可能白白的養著這些人,如果有人真的不負責,那麼淘汰的機制也是非常嚴格的。
兩個孩子都非常的高興,因為他們得到了父皇的肯定,在車廂裡嘰嘰喳喳的,他們也都看到了窗外,確確實實和其他地方不一樣,至少和他們之前所看到的那些景色完完全全不一樣。
皇帝朱允文不斷的給自己孩子講述瞭如今朝廷的變化,對於孩子們,對那些路邊可能看到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見過黃麗朱英文也會自己去解釋,不懂的他也會問身邊的人,窗外的人一直都在旁邊候著,大太監李毅也一直陪伴著皇帝左右,所以很多事情還是處理的相對比較輕鬆的。
皇帝經歷有限,這些年來不斷的鞏固自身瞭解的事情也很多,但是畢竟也有侷限性,不會所有的事情都見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