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的事情做完了之後,最終會影響到他們對內的事情,這些年來這所有的發展都是這樣進行的,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講,很多事情已經脫離了最開始他們要做的事。
但是現在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操作,因為這些年來不少的人開始理解了所有的事情最終會停留到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京師裡對於朝廷之前所發生的事情都非常的敏感,雖然他們不確定,到底為什麼會變成現如今這個樣子,甚至從某種狀態下他們都不知道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可是啊。
他們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最終的時候他們會和之前不一樣,得到不少人的幫忙。
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和之前是不一樣的,所以當一切都發生了改變之後,他們就不得不把所有的事情搞清楚。
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但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講,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發生過。
第1次呢就是和之前一樣,受到更多人的關注,整個大明帝國變得和他們都不一樣。
這些年來他們想盡了辦法去改變現狀,但最終沒有得到絲毫的幫助,不過這並不怪他們,因為整個帝國每個人都處於忙碌之中,甚至是在大明海外的那些人都比現在要強,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到這所有的一切都和之前變得不太一樣了。
大明南洲,大明北周,如今還是有不少的地盤,並不屬於私人,也並不屬於那些事,新貴而是隻屬於大明朝廷。
也就是說最終的決定權取決於建文皇帝朱允文不管這些人是怎麼考慮的,如果他不同意,誰也不能劃分那些剩下的土地和新打出來的土地,畢竟這些年來當初說誰開發出來的就歸,誰的正義已經開始取消了,那個時候他們還要考慮很多的事情,但是現在這些事情都變得不再重要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完全有底氣做這樣的事情。
並不是說建文皇帝朱允文不講誠信,當年說的話沒有做的,而是因為當年說的他都已經做到了,如今只是為了控制進一步的發展,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按照之前那樣的事情去做那樣的話帝國的損失可就大了,他要做的可不是這些。
整個大明帝國的高層人士,也就是當初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們,如今最多的有兩樣居住,一是讀書,透過各種渠道進入各種學院讀書,然後城際家業當然也需要經過考核的,否則的話,他們透過自己的手段去做一些事情的話,其他人也沒有話說,畢竟皇帝朱允文不可能管住所有的人。
第2種就是服兵役,在最開始朝廷希望勳貴子弟進入軍工服兵役的時候,還是有不少軍隊反對的,甚至是支援建築皇帝朱立文的那些新貴也反對,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拼搏的,他們就是想躺在祖先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
雖然說這些年來這些情況已經很少了,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人的,所以有些時候影響並不好,但後來錦衣衛處置了一些人,也讓他們認識到建文皇帝,朱允文是認真的,所以在那之後今世裡的風氣慢慢的變得好了,那些新貴子弟們也老老實實的,該服兵役的服兵役,該去讀書的讀書,京師中,連那些遛鳥遛狗的人都少了。
這些年來改變的人,不少那些新貴子弟們也都知道,更多的事情與他們有關,如果他們不老老實實的做這些事情的話,最終的倒黴的還是他們。
建文皇帝朱允文是知道這些人存在的,而且在之前他還見過那些年輕人,知道大明帝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到底是個什麼想法,當他完完全全聽從方中愈的建議,那就是不改變所有人的大腦,只要那些能夠說得上話能夠做實事的人改變想法就可以了,因為只有他們做到了就會影響到身邊的,大部分人現在看來效果確實的不錯。
燕王朱棣派來的聯絡官在京師已經有一段日子了,這些年來他們收集了不少的訊息,同時也在學習著,越是這樣他們就越會感嘆當初敗給京師是啊,算輕的,因為按照如今的大明帝國的表現,恐怕接下來的日子他們過得並不會輕鬆。
聯絡官叫做金鳳。
是燕王朱棣新發現的人才,當然最開始也是在地方上招募的,陪他到了大明南洲。
身邊的隨從對於這樣一位年輕的大人,其實是不算福氣的,但他能知道這位大人居然能夠得到方中愈的接見之後,立馬一個個都非常的小心謹慎了。
這些年來要問朝廷,最新的新貴是誰?他們一定會異口同聲的說,是方中愈,畢竟方中愈是實實在在的伯爵,而且有著自己的伯爵府,再加上手裡掌控著一大部分權利,他們這些人一定會老老實實的,在方中愈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