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931章 不講道理的道理

的錯誤都與他們無關,他們只要做好現在手中的事情就可以了。

思想之間的碰撞是可以存在的但大家不會因為這件事情而互相的仇恨,敵對的態度存在,到沒有劇烈到那種程度。

這件事情很多人都在把控著,就算是平常那些一起討論的人都剋制著自己的情緒,只要沒有人刻意的去引導,衝突自然是不存在的。

甚至是孔家,其實很多人都在避免談論孔家,因為不管他們怎麼做,最後似乎都要跟孔家對上。

更多的人選擇了避開不談,可越是這樣做,壓抑的人就越多,他們也希望能夠把現在的孔家和孔聖區分開來。

甚至可以說經歷了前元之後,孔家到底有多少漢家的東西還留著,誰都說不清楚。

他們敬重歸敬重,可要真的讓他們都聽孔家的話,那怎麼可能呢?

所以更多的人選擇無視他們,在朝廷沒有明確的動向之前,他們也不會做更多的改變。

但有一點大家都非常清楚,那就是想讓他們完完全全聽從,現在孔家的思想根本是做不到的。

“愈兒,孔家畢竟是至聖先師的後人,縱然是陛下,對他們也頗為恭敬。

之前我就覺得你對他們沒有太多的敬意,那個時候我還以為你是年少無知。

畢竟也是受過他們的,教育的,況且這天下的讀書人,基本上都是讀聖賢書的。

只是後來你所做的那些越讓為父看不懂了,為父自認沒有教過你那些,可偏偏你都懂。

再加上後來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事情出來,為父就知道你不會專攻儒學一道。

之前為父認為你會和他們和平相處的,就算是你有這差事,也不會對他們怎麼樣。

可是如今看來似乎你根本就不喜歡他們,而且而且似乎有意針對他們?

這就更加的讓為父看不懂了,為父不希望你和他們起衝突,但似乎你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能告訴為父,這到底是為什麼嗎?”

方孝孺不知道怎麼說的,越說越覺得心裡有些痠痛。

是的,他現在非常的矛盾,他一會兒就像是在自言自語,想要說服自己兒子做的是對的。

一會兒又得遵從自己的內心,他是相信這些學說的。

按照他自己多年的信仰,有些事情是可以一直堅持信奉的。

所以對於現在的他來講,看著朝廷慢慢變得強大。

看到更多的年輕人,既在學習儒家理論的同時,又能沿襲其他的學識,甚至是走出和前人不一樣的道路,他是非常高興的。

雖然說他自己有各種各樣的情況,甚至是在後期也有了改變和發展。

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拋棄自己之前所學的那些東西,認為那些也是他安身立命的基礎。

所以這些人和那些學生,都是他渴望可以一直學習的。

道德與精神是共存的,他必須要保證儒家所提倡的那些,是他能夠讓後人學起和記憶的精華。

這一點很多和他一起的人都清楚,甚至是朝廷的那一幫人。

所以就算是他如今有所突破,在更多的時候也是參雜了他個人的東西,但並不意味著他就把那些東西完全拋棄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方孝孺依然會有一些年老的朋友,他多年的師兄弟,還有那些一直在各地奔走宣揚他理論的學生。

方中愈就算是高高在上,有更大的權力。

他的父親的學說也不可能強迫所有的人都接受。

所以還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幫助他四處遊說和宣揚。

就好像漢武大帝當初把權力都集中在手裡,依然需要更多的人去幫助,把他的意志擴散出去。

百姓們認為皇帝的意志無比強大,就會選擇遵從。

這件事情說起來還是一個認可的態度。

這也是他遊學教導門生和那些老友們相談的時候所表露出來的意思。

那些老友們也都知道他有突破,但從未拋棄過,這也是能夠延續師生友誼的方式之一。

在某些方面他可以允許自己有分歧,甚至是有一些其他不一樣的想法。

可是他從來沒有想過完全把儒家學說拋棄,也沒有想過把至聖先師所留下來的言論拋開掉。

這一點也是眾多在搞理論研究的人所要承認的,他們可以開拓新的思路,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但是想要讓他們完全的拋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人都會努力的從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