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有些安靜,氣氛靜謐的有些壓抑,寶慶小公主似乎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侄兒媳婦像現在這個樣子,在一旁愣愣地看著她沒有說話,隨侍在一旁的其他小太監小宮女似乎也沒想到娘娘今日會用這種語氣說話,就算是平日裡處罰犯錯的宮女時,也沒有見過她這樣,似乎有些過頭了。
眾人心裡都在嘀咕,看來是方大人惹她生氣了,可是剛剛方大人有說過什麼錯誤的話嗎,仔細想一想,好像沒有,他們又想起了那句話,伴君如伴虎,娘娘是君,看來以後得小心了,不能因為娘娘心善,咱們就忘記自己只是個小宮女了,沒看見方大人也被訓斥了嘛。
這真的是以仁慈心軟聞名的皇后娘娘馬氏,中愈懷疑自己開啟的方式有誤,不行,看來要重新開啟一次。
中愈抬頭一看,隱隱約約覺得似乎在這一刻,她不在是掌管後宮的女主人,不再是那個母儀天下的貴婦,倒像是一頭髮怒的母豹子,盯著眼前的獵物,似乎中愈只要拒絕,就會撲上來,將他撕個粉碎,胡亂丟棄一旁,來發洩心中的戾氣。
好,剛剛就是這樣開啟的,沒毛病。
中愈算是明白了,這是鐵了心的要逼自己啊,只是自己能不能活,朝廷還能不能撐下來就是個大問題,在這裡糾結這個有什麼用,當老師就當,至於教導成才,那得另說,自己沒教過人,只訓練過人,要不就勉為其難的訓練訓練,就當給自己再找點事情做做,至於最後,能成長為什麼樣,那中愈可就管不到了。
罷了罷了,中愈拱手,低頭深深一拜,“娘娘盛情,臣必當盡心竭力,為皇太子的學習成長貢獻一份力量。”
“嗯,這才對嘛。”皇后娘娘的神色立馬放緩了,就好像剛剛的事情沒有發生一樣。
在另一邊,身穿繡著龍紋便服的皇太子,正專心致志看著一份大明遜志報,上面有《大唐西遊傳》的故事,看的是津津有味。
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他便會問一問正在前方看書的老師,得到肯定回答後,他便會寫一寫記一記,畢竟這些東西,不學不記,是不會成長的。
只見他額頭鼻尖微微見汗,晶瑩剔透,看來是非常用功了啊,要是中愈在此,怕是會喜歡上這個認真讀書的小孩子,畢竟這樣認真的孩子,還是少見的。
皇太子朱文奎是中宮皇后馬氏嫡出的長子,生於洪武二十九年十月晦日,建文元年被封為太子,現年七歲,是個可愛的小孩子,上次中愈碰見的就是他。
中愈想起那個光著頭的小孩子,心裡是一陣嘆息,這位皇太子,命不是太好,在破城之後,失蹤了,至於去了哪裡,沒人知道,有人說他死了,有人說,他和他父皇一樣,在那場大亂中,逃離宮牆,隱姓埋名,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留下了永久的迷,讓世人猜測。
不知道,今生,中愈的到來,會不會給他的命運,帶來更多一點的波瀾,也不知,皇太子的老師,會給他帶來的是好還是壞。
中愈離開了,皇后娘娘賞了一斤茶葉,新送進宮的,具體是啥,他也沒關注,本來他是拒絕的,但是皇后娘娘的眉頭一皺,中愈立馬就答應收下了,中愈自己也感到奇怪,除了曹大人,這個人是他又害怕的一個人,不是因為陰冷,而是另一種感覺,很奇怪。
太祖皇帝當初定下的規矩:后妃一律從小戶人家中選入。當然這一代還沒有完全施行,皇后娘娘馬氏的父親是光祿少卿馬全,不是勳貴之後,倒也是官宦人家。
中愈記得,這位皇后的記載很少,留存下來的就更少了,一方面是靖難之變後朝廷有意對她進行了淡化,另一方面她活的確實也不長。史書上對她的評價是“性警敏,知大體”,光祿寺卿是從三品,少卿的話是正五品,主管的都是祭祀朝會之類的事情。
所以馬皇后的出身應該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實務型小家碧玉,現在看來,似乎有些不一樣啊,難道隱藏了些什麼東西?
建文年間的烽火仍在,中愈後世中對她最大的記憶就是,京師裡那一片宮城,沖天的火光四起,濃煙一片,混亂不堪,至於到底燒了多大的地方,也沒人去深究,金陵城邊的晚霞,愈加濃豔,在京師皇宮廢墟上,那具被指認做皇帝的焦屍,最可能的是建文皇帝心愛的馬皇后,而他帶著太子文奎,失蹤了。
想到這裡,中愈不禁對她有些佩服,這個女人,是一位好妻子,一位好母親,我擦,想這些做啥,跟我有什麼關係,我還是老老實實想方設法保命啊,不行,近來關心的太多了,都有些損傷元氣了,我得吃點好的,使勁補補。
匆匆出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