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的是,在20機炮出不來的情況下。 (條約不允許啊。)德國未來在小口徑高炮選擇的餘地非常小,歷史,德國人只有一種小口徑高炮,這是37炮,而當隨著戰爭的繼續,飛機效能不斷提高後,巴伐利亞設計生產的40火炮一定可以憑藉優秀的效能取代37炮,作為德國三軍唯一的口徑高炮!這可是唯一的啊!不但陸軍要用,海軍和空軍也要用啊!如果這個位面空壓力增加的話,那麼每一艘戰列艦怎麼著也要來十幾門吧......。
王子在決定設計研發40炮之前,也對過德國的50炮和英國人的47炮,考慮過這幾個相似口徑火炮的效能問題。後者的彈頭重量一般在3磅左右。而炮彈整裝重量一般在3kg左右。炮彈大了不少,威力肯定有所提升。重量的增加量也不大,一般都是在280到300kg左右。這是後者的優點。
但是這些火炮最大的問題是不能連射!40火炮幾乎是2戰之前火炮速射的極限了,同時代的40炮使用彈板供彈,一分鐘可以達到200發的理論射速。而無論是德國的50火炮還是英國人的47炮都只能單發供彈,火炮的理論射速被壓低到10到20發左右。別的不說,這種火炮防空肯定不如40炮!
至於說陸軍使用,這種火炮其實也沒有40炮好用,固然,50炮和47炮的單發威力去了,但是面對軟目標的時候,40火炮的投射量要遠高於50炮,你打步兵、馬車、輕型掩體的時候,50炮和47炮威力是過剩的。至於說經過加固的重型掩體,這東西50炮也很難打穿,直接胡蜂突擊炮吧,75短跑一下削掉,如果還不行的話用重型迫擊炮......。
如果要用反坦克的話,40炮幾乎也夠用了,如果一切按照歷史的話,那麼英法兩國沒有哪種坦克能抗住40炮,利用40炮的高射速,毀傷效率會更好。畢竟這年代的火炮所謂的首發命率都很低的,基本都要靠校射修正後才能命,40炮扣一下扳機,校射一下,第二發很快能打出,而50炮和47炮的裝彈時間是個硬傷。
“如果把這種火炮裝在坦克,會不會50炮更合適?”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施密特子爵反映原來坦克裝備的50炮被認為過於雞肋,其要給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對步兵和小型點目標的效果不怎麼好。
“我擦!”你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王子瞬間感覺自己有點方了。一款坦克非要壓制步兵和小型目標幹什麼?不過回頭一想,施密特說的確實有道理啊,東線戰場你的戰車的主要目標不是步兵和機槍巢,那又能是什麼?
“即使使用機槍進行矯正射擊,但是50火炮想要命外形極小的機槍巢或者迫擊炮陣地依然較困難。相對而言,我們在實驗的時候,發現使用37炮能更高更快的覆蓋目標。唯一的問題是37炮的單發殺傷力和穿透力很成問題。所以實驗小組的意思是裝備一種可以連射,但是威力37炮有很大提高的武器。”施密特這樣解釋道。
然後施密特拿著一門2磅炮的木質模型去鐵堡實驗廠。隨後他們悲催的發現2磅炮加旁邊的供彈板所佔的體積太大了。雖然強行裝下去也不是沒辦法,但是王子力求壓縮整體的車重,所以整個換裝計劃瀕於失敗。
“其實吧,你們可以這樣試試啊,不要讓火炮居,將火炮向旁邊移動一下,這樣的話空間不空出來了?”王子提出的建議完全是參考後世的追獵者的火炮佈局方式,既然火炮相對於炮塔(或者車體)過於龐大,那往旁邊考一下好了,然後再把彈板弄短一些,14發太長,7發也太長,直接4發得了!
追獵者這個小身板可以裝下一門75坦克炮還擁有不錯的正面防禦和機動性,從設計來說完全是經典之作,火炮稍微偏離心線的設計讓這款連18噸都不到的戰車有了足夠強大的硬指標。再說了人家一個td都可以在把火炮裝在側面,一個坦克有可以旋轉的炮塔,又怕什麼呢?
於是乎,在王子的全力推動下,新式的2磅炮研製和裝備被推到了議事日程之,在未來所有裝備速射炮的裝甲車輛都會裝備這種火炮,同時這款火炮也將作為巴伐利亞陸軍的防空火炮。至於說作為海軍的防空火炮嗎?這個有點早,畢竟德國央政府還不相信飛機對艦隊能構成威脅呢。
歷史飛機確實沒有對艦隊構成過較大威脅,但是在穿越者的影響下,王子可不敢保證這個位面的英國人一定不會弄出魚雷機攻擊艦隊的事情,畢竟歷史在1戰末期,魚雷機已經出來了,只不過沒有機會一展身手罷了。雖然說一旦投入戰鬥肯定問題重重,但是面對同樣毫無放空經驗可言的戰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