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現在差最後一個問題了,大規模機動作戰的騎兵兵團從哪來?首先確定一點的是,巴伐利亞軍團可養不起大規模的騎兵。畢竟一方面是這些東西太能吃了,而另外一方面則是巴伐利亞軍團需要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車輛和裝甲兵的建設來。
最終,根據利奧波德親王的建議,裝備了機槍的突擊坦克1號樣車經過一番完善後可以首先進行小批次生產。而在突破坦克的選擇,王子傾向於兩種都搞,而利奧波德親王傾向於只搞裝備75短炮的突破坦克2號車,不過現在這種戰車地盤還有很大的改進餘地。穩定性也存在為你,所以最終的計劃變成了先把地盤弄好,然後再決定生產哪種。
理論,普魯士擁有大量的騎兵,雖然例不高,但是德軍龐大的人數乘以例也是能湊出幾萬騎兵的。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這是人家普魯士的人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德國還要在西線閃擊一波的話,國內大部分軍力恐怕都要用在西線,東線也許普魯士一個集團軍甚至只有半個集團軍和巴伐利亞軍團來維持!
德皇同意了在未來對俄作戰,巴伐利亞軍團負責東線,也同意了巴伐利亞軍團的擴張,甚至預設和奧匈帝國一起建立快速部隊的計劃。這些讓步都是要回報的!面對俄軍,你不抗誰抗?也許在西線無法獲得突破之後,德軍會對戰略進行調整,但是在戰爭的剛開始階段,只能由巴伐利亞和奧匈軍團對付俄軍了!
不過好在,奧匈帝國的騎兵雖然不像毛子那麼多,但是巴拉一下也不算少,在戰爭爆發後,德奧在東線也部署了12個騎兵師,而其奧匈騎兵師有11個!11個騎兵師,這也是一支頗為強大的機動力量了。在歷史雙方騎兵幾乎是作為步兵的附庸進行交戰,主要是偵查和短促突擊,並沒有說一下幾種幾個師展開突破,然後進行穿插的戰例。
原因很簡單,在並不寬的戰線,雙方集了將近140個師!其俄軍步兵師52個,騎兵師21個!德軍步兵師15個,騎兵師1個。奧匈軍團步兵師37.5個,騎兵師11個。如果不是奧匈第二軍團舉棋不定,在東線和巴爾幹戰線來回移動,卻沒有排用場的話,那麼兵力密度更大!在這種情況下。騎兵根本沒有辦法在厚實的步兵陣線開啟一個缺口。
擁有兵力優勢的俄軍不但暴打了戰鬥力較弱的奧匈軍團,同時也攻入了東普魯士。如果不是俄軍同時選擇兩個攻擊方向,而攻擊東普魯士的兩個軍團之間因為配合問題出現了縫隙,興登堡的坦能堡會戰未必能取得那麼大的成果,不過即使這樣,俄軍在東普魯士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依然重創了奧匈軍隊。
“巴伐利亞提供突破力量,奧匈提供機動穿插力量!”最終王子定下了這樣一個行動計劃。實際雖然奧匈戰敗了,但是在俄奧邊境,畢竟有很多的要塞和連綿的戰線,如果奧匈再多花一些力氣好好修一下的話,暫時拖住俄國人的進攻還是可以的,當俄軍大兵團暫時鈍兵于堅城之下的時候。巴伐利亞軍團以裝甲部隊為矛頭突破俄軍防線,然後再以騎兵為,儘可能的遲滯俄軍的調動,為步兵的圍殲創造機會。
如果能獲得奧匈帝國的傾力協作的話,不,甚至只要奧匈帝國願意將手的5個騎兵師交給王子指揮,那麼配巴伐利亞軍團原有的騎兵,再加東普魯士留守的德軍騎兵,那麼王子手的騎兵團至少可以達到7個師!再加擁有一定量卡車的快速機動師和擁有各種坦克裝甲車輛的裝甲部隊,將組成一支非常強大的突破集團,能不能對付英法不好說,但是對付俄國人,肯定沒問題!
如果這個計劃能成功的話,那麼在歷史俄國東線一戰重創奧匈的情況將不會發生,甚至於如果操作的好,俄屬波蘭地區將成為俄國最大的重兵集團覆滅之地!在靠近本土的地方進行作戰,肯定要深入俄國境內交戰更好,而且相對於德國和奧匈,俄國在俄屬波蘭地區的糧食根本不夠,更不要說供養百萬的軍隊,在俄屬波蘭地區作戰,這也等於變相的增加了俄國人的損耗和拉長了補給線長度。
“只要能進抗住第一波,讓奧匈在俄國人第一次進攻損失不那麼大,那麼後面的形式會好很多。”王子看著地圖自語道。1戰奧匈最終崩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開始時輸的太慘了,第一戰打完,奧匈部隊損失46萬!將多年積累下來的軍官階層消耗殆盡,後面來的人業務不專業不說,可靠性也很差。
雖然奧匈帝國備戰做的很不充分。(匈牙利議會其居功甚偉啊!)開戰時裝備很差勁,但是其工業實力還是較強的,從總體產量來看,不但要義大利高一些,甚至超過了俄國!
步槍數量,奧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