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問題還是發動機,如果有更大功率的發動機的話,在保證戰車機動性的前提下將戰車重量提高到20噸的話,會解決很多問題。 ”一旁的施密特少將想了想說道。目前的戰車越野機動性勉強接受,而增加裝甲勢必增加重量。這對於戰車的機動性來說影響太大了。
“關於發動機技術這方面,我會盡量為您和普魯士的工業部門牽線搭橋,如果可以的話,我們能否在一臺車裝兩臺發動機來提高功率?”小毛又問道。
“理論自然是可以的。”王子點點頭。“但是實際並不提倡,因為兩臺發動機會極大的增加車體的重量和體積,而且內部散熱和佈置也會成問題。穩定性會下降。”歷史的英國人的1戰坦克和2戰德國的象式戰車都是佈置了2臺發動機,使用的穩定性和同期同級別單位起來還是要差一些,王子不是那些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做事一根筋的德國設計師,簡單、使用、容易生產是王子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裝兩臺發動機的事,基本不會考慮。
“技術的事情我不太懂,不過我會盡量為您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小毛想了想還是不要干涉太多為好,自己不過是個外行,外行幹內行的事多半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這樣一支突擊十分迅速的部隊如何進行有效指揮呢?如說戰場發生了變故,需要部隊改變方向或者規避的話,偵查部隊如何將這個資訊快速傳遞到裝甲部隊?”終於小毛提出了最為核心的一個問題!其實不要說現在了,2戰基層部隊之間的通訊和協調都是個麻煩事,連級內部傳遞資訊基本靠吼。(裝甲部隊除外)遇突發事件也只能期望官兵素質高一些。而這個時代,對於連電臺都沒有的裝甲部隊來說,通訊自然更加困難!
單純步兵作戰的話倒也沒什麼,因為雙方移動速度都很慢,即使遇突發情況,也有時間慢慢處理,但是這對於可以快速深入敵後,在對方縱深作戰的裝甲部隊不一樣了,因為裝甲部隊在對方縱深作戰,環境非常不利。而且因為速度過快,很容易和後面的部隊脫節。脫節後雙方如何重新建立聯絡?現在不要說戰車之間可以互相通訊了,甚至連戰車連隊之間的協調和通訊都是個麻煩事。無線電臺太大,而且不穩定。讓部隊之間的協調非常困難,要知道,2戰時期的無線電通訊都非常麻煩,指揮坦克往往連火炮都不能裝,是為了容納電臺!
“我們到現在為止沒法給裝甲部隊配適時通訊裝置。所以我們的解決辦法是計劃性攻擊,在攻擊之前,我們會根據收集到的情報來制定作戰路線,進攻部隊只要負責按照這條路線發動進攻可以了,每打下來一個關鍵節點,部隊都會暫時停頓一下來獲得額外的補給,以及和後方進行聯絡。同時會派出偵查單位搜尋敵情。前線指揮官有權利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來決定戰鬥計劃。”
“不僅僅是裝甲部隊,我們的炮兵部隊同樣是這樣。什麼炮兵什麼時候移動到制定位置、攻擊那一段敵軍陣地都是有計劃的,同時還會有一些額外的炮兵單位來應對突發情況。也是說目前的進攻部隊指揮都是以戰前計劃為核心,軍官隨即應變為輔,這個問題在東線不會很大,但是在西線這樣做會出事。”王子解釋道。
在東線,俄國人的裝備較差勁,而且通訊器材更加短缺,效能也更差,戰線較長,防禦縱深也很差,猝不及防被突破之後很難再重建防線,即使有一些部隊反撲,面對裝甲矛頭也絕對不會有什麼作用,只要不是極端劣勢的情況,德國裝甲部隊幾乎屬於可以按照計劃收割對手,怎麼打怎麼有的。
但是到了西線不一樣了。英法聯軍的裝備和兵力密度遠大於東線,而且法國擁有相當多的車輛可以快速調集部隊,人家既然可以組織每天6000輛次的汽車給凡爾登輸送人員和彈藥,那麼同樣也可以把部隊送到突破口,甚至在開戰之初,法國人的汽車把數個師的單位送到了前線。在西線的變化之多和壓力之大,甚至超過了這個時代進攻方的極限!沒有強勢的空軍,光靠火炮的話很難壓制向突破口集結的守軍。
甚至有的時候不用守軍,依靠英法兩國數量眾多的遠端火炮和列車炮,都可以對進攻方的部隊造成極大的殺傷!己方炮兵夠不著,空軍又不給力的時代,持續不斷的遠端火炮對突破集團進行攻擊簡直是災難啊,即使裝甲車輛可以靠皮糙肉厚撐過一時,步兵和炮兵怎麼辦?想要依靠著年代悲催的機動性快速透過?還是洗洗睡吧。
“如果我們加快飛機的研發的話,那麼能不能在飛機的配合下提高裝甲部隊的突擊能力和對縱深目標的打擊能力?”小毛也意識到了火炮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