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的目的是什麼?總體來說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大類是消耗對方的硬實力,如說幹掉了對方大量的軍隊,消耗了對手大量的物資。 而第二大類則是搶佔關鍵點,讓戰爭的局勢向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如說佔據某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如說拉平防線,吃掉對方的突出部什麼的。第三大類則是時間,用一定的代價換取時間
那麼從現在的形勢來看,第三類談不,那麼俄國人發動這次攻勢的意義在於前兩類,重創奧匈的一線兵團,這個作戰目標從目前來看完成的並不太好,論部隊損失,雙方其實差距並不大,即使考慮俄國人的龐大預備兵員數量,俄國大本營依然不認為自己這個目的達到了,雖然俄國人炮灰充足,單純從人數來看,這是大賺,但是問題是,伴隨著人員的消耗,俄國人的武器裝備也出現了巨大的損耗。俄國的工業水平還不如奧匈呢,這樣一來一去的話,也難說俄國人佔了多大便宜。
歷史根據俄國人的戰報,俄國人可是打出了23萬換40萬的戰績!而現在呢?如果吧奧芬貝格的軍團消滅掉的話,差不多是能得到接近的戰損,但是如果消滅不掉的話。那是血虧了!
至於說第二類目標?好吧,俄國人依然失敗了,戰線是否利於防禦,戰線長度是一個方面,而戰線適合進攻的長度是另外一個方面,戰線的物理長度目前來看,是沒法縮短了。那麼俄國人能做到只能改變戰線的地形地貌,如果能把奧匈軍團全部壓縮到咯爾巴阡山以南的地區的話,你實在太好了,俄國人可以在少數幾個山口位置部署大縱深防線,以較少的兵力防禦奧匈軍團,然後抽出主力來對付德國人。
相對於重創奧匈軍團,這個目標更具有戰略性。因為大家都是大國,雖然奧匈帝國是大國的水貨吧,(好吧,一戰俄國也沒硬到哪去。)但是也不至於被一戰打趴下。在勃魯西諾夫看來,哪怕第四和第九集團軍沒有吃掉奧芬貝格軍團,哪怕不但沒吃掉,俄軍再損失5萬人,但是隻要能在烏克蘭一線和波蘭部分地區,推到咯爾巴阡山山脈腳下,那麼這場戰役也算俄國人贏了。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這兩個目標,俄國人哪個都沒達到!打了半天,一個目標都沒實現,你讓俄國人情何以堪?你讓沙皇陛下面子往哪擱?好吧,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讓俄國人解下來的戰爭怎麼打?
“巴伐利亞軍團最為精銳的力量,無論是坦克、裝甲車、飛機都在西線的交戰損失慘重,他們算真的要發動反擊,也未必能夠很快打過來。我們還有時間,甚至,第四和第九兩個集團軍只要能將奧芬貝格軍團圍住,然後吸引巴伐利亞軍團進攻,然後為烏克蘭一線爭取時間,那夠了!”勃魯西諾夫強調道;。
“爭取時間?是三天呢還是一週?亦或者半個月?我估計超過十天的話,這兩個集團軍恐怕可以合併成一個集團軍了。”伊凡諾維大公一點也不買賬。原因很簡單,巴伐利亞軍團實在太厲害了。要是4個集團軍都狀態完好,伊凡諾維還有和對方掰掰腕子的衝動,但是現在,第四和第九集團軍論戰鬥力的話,算一個半軍團都夠嗆!人家敲過來你怎麼辦?
“但是我們的戰略任務並沒有完成!”勃魯西諾夫堅持道。
“算沒完成,我們也不能讓這場戰役從佔優勢變成潰敗吧?”尼古拉耶維說道。
“我們這樣行不行?讓路的俄國集團軍去支援第九集團軍,剩下烏克蘭方面的2個集團軍去繼續完成任務。”庫羅帕特金提出了一個折方案。
“這樣的話,恐怕哪邊都無法兼顧。”尼古拉大公瞥了前者一眼說道。現在的情況是三個人三個意見,一時半會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可惜的是,魯普雷希特和利奧波德親王是不會讓俄國人討論好結果後再行動的。但是,不管如何,王子和他的部下們也面對了和俄國人一樣的問題,我們的戰役目的是什麼?
“俄國人的在波蘭一線留下的機動兵力並不多,所以利奧波德親王的部隊收到的阻力很小,預計2天之後可以對包圍圈外圍的俄軍展開進攻。我們的速度要慢很多,前鋒部隊大概會在5到6天之後才能發動進攻。”
參謀長庫爾將說道,雖然從前沿出發陣地來看,利奧波德親王的部隊並不巴伐利亞軍團近太多。但是問題是,巴伐利亞軍團規模更大,調動更麻煩,而親王在支援奧匈帝國之前,又把巴伐利亞軍團殘存的運輸車輛颳走了一批,雖然隨著西線部隊的迴歸汽車總量來一些,但是落實到各個參戰部隊擁有的車輛反而會少一些。當然,更重要的是巴伐利亞軍團等於橫穿淪陷區,原有的鐵路和兵站體系損失慘重,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