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對於聯合力量號和扶桑號戰列艦之間的近身肉搏,後面兩艘戰列艦打的卻穩一些,聖伊斯特萬號和日向號雙方一直保持在15千米的距離對射。 而因為兩艘戰列艦服役的時間都不太長的緣故,戰艦的戰鬥力也較低,相對於前面兩位“兄長”動輒將一打以的炮彈的扔到對方身的炮擊效率,後面兩位的“晚輩”可要差一些了。
在驅逐艦和前無畏艦們打成了一團之後,聖伊斯特萬號的艦長賽茨校認為自己應該穩一些,畢竟現在可以確定的是伯爵的艦隊在附近,只要能拖到他們到來可以了。而日向號的艦長孫村龍雄少將也抱著同樣的看法,認為自己只要可以作為一個“保險絲”。畢竟海戰各種rp事件讓人防不勝防,如果扶桑號再出什麼意外的話,自己至少可以保證兩艘寶貴的快速戰列艦的撤退。
但是雖然沒有“前輩”們拼的那麼兇,但是作為這個時代最為可怕的戰爭機器,聖伊斯特萬號和日向號之間的交手同樣堪稱驚心動魄!相對於剛服役了沒幾個月的聯合力量級戰列艦的4號艦,日向號好歹服役了半年多的時間,而這次日軍又是抽調了精兵強將。所以戰術水平還是要對手高一些,在開戰之後第八輪半齊射的時候,日向號首先形成了跨射,並且在第十輪攻擊命了對手!
第一發炮彈砸在了聖伊斯特萬號的2號炮塔後部,厚達90的主水平裝甲擋住了15寸炮彈的重擊,但是十幾公斤苦味酸炸藥的爆炸在這艘戰艦內部造成了一定範圍內的火災,影響並不是很大。而2分鐘之後,聖伊斯特萬號回敬給日向號的一發15寸炮彈成功的被330傾斜18度的裝甲板彈開,這一次,連一個縫都沒打出來......。
而當聖伊斯特萬號命的第三發炮彈再一次被側弦主裝甲帶彈開之後,賽茨校下達了開戰後第一個關於炮術的命令。“被穿甲彈換成半穿甲彈吧,我們打不穿他們的裝甲。”
奧匈艦隊的主炮彈種和德國海軍一樣一共分為4種,以350火炮為標準,第一種是正常的穿甲彈,一般會有十五公斤左右的tnt炸藥。主要用於對付主力艦。第二種是榴彈,一般會裝填有60到80公斤的炸藥,而第三種是一種為了射程更遠而設計的增程炮彈,彈重一般在450kg左右,只有榴彈沒有穿甲彈,裝藥量大概在40kg左右。
而這一次,賽茨校選擇的炮彈是半穿甲彈,穿甲能力在穿甲彈和榴彈之間,按照設計目標來說可以打穿裝甲巡洋艦的防禦,同時有更多的裝藥可以提高後效。而這一次賽茨校是選擇的這種炮彈。至於戰後被問及他為何選擇半穿甲彈攻擊對手的時候,他是這樣解釋的。
“當第三發炮彈被對方的裝甲彈開之後,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無法在正常距離擊穿對手,他們的主裝甲帶和炮塔裝甲都經受住了考驗,所以我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能拿他們的非重點防禦區和艦橋開刀了。”換個較簡單明瞭的說法是主裝甲帶打不穿那隻能放火了......。和當年的高爆彈窒息是類似的套路啊!
而事實因為彈種選擇得當,在開始之後,聖伊斯特萬號居然還佔據了一些場面的優勢!第一發半穿甲彈打了日向號三號炮塔後面的主水平裝甲,同樣無法擊穿,同樣是點了吧火,但是雙倍的裝藥量點火是給力,苦味酸裝藥產生的黃褐色火焰如同流動的液體一般向著周圍迅速擴散開來,當猝不及防的日軍損管隊員來著這裡的時候,充滿了毒氣、火焰和濃煙的火區已經擴充到了日向號的1號電機倉附近,雖然因為裝甲板的保護,電機倉本身不會出問題,但是卻把往外輸送電能的電纜燒斷了幾根!而這直接導致了3號炮塔的效率大減,而同時因為日本損管隊員沒有裝備足夠的石棉防火衣,所以在面對火災時束手束腳。
第二發炮彈打了扶桑號的船首位置,雖然是半穿甲彈,但是350火炮表示不到6寸的裝甲帶還是敲的穿的......。炮彈在穿入船體之後立即爆炸,劇烈的爆炸直接從後部造成了船體結構的嚴重變形!一大塊裝甲被從裡面直接推了海洋,而另外一塊裝甲板則直接被炸得外翻!有點類似飛機的減速板一半,一大塊裝甲板直接橫了過來。破壞了日向號的船首前部外形。
但是這樣的攻擊畢竟還是不得已為之,在雙方都無法有效擊穿對方的防禦情況下,戰爭的天平還是逐漸傾向了日向號,第一發真正對戰艦戰鬥力造成的損傷是日向打出來的,一發15寸穿甲彈擊了聖伊斯特萬號的1號炮塔。決裂的碰撞造成了1號炮塔的炮圈發生了變形,一塊裝甲板的破碎直接卡主了炮塔的旋轉機構。兩門火炮暫時失去了作用。
不過好在聖伊斯特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