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拿到的會更多。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普魯士王國將變成一個70萬平方公里以的國家(普魯士原本面積是37萬多)。巴伐利亞即使算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以及新增領土,也是30萬。而整個德意志帝國的面積會增加到120萬平方公里左右。雖然,從國土面積來看,雙方依然維持在一個脆弱的平衡狀態。”作為皇帝,威廉二世自然會把各方在這場戰爭的收益算的清清楚楚。
戰前的話,巴伐利亞佔德意志領土總面積的七分之一強。而戰後的話,德國總面積估計能翻2倍多!其普魯士將拿到俄屬波蘭以及波羅的海沿岸的領土,外加部分白俄羅斯領土,這樣的話,普魯士面積能翻一倍!而巴伐利亞呢?如果刨去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這些屬於奧匈帝國的領土,雖然面積可以翻2倍,但是那是因為之前,巴伐利亞小啊!除去奧匈的領土,拓展後的巴伐利亞國土面積也是20多萬,大概是整個帝國的六分之一強。從國土來說,勉強算是維持了普魯士的絕對優勢。
當然,你要算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的話,那力量例將向著不利於普魯士的方向發展。畢竟這兩個地方的工業能力和經濟也是非常強的。不算的話,巴伐利亞和普魯士之間的領土例是13左右。算的話,那是12左右了.......。
德皇和皇太子都明白,戰爭結束之後,老大和老二的力量對肯定是更加接近。這是無法阻止的。因為巴伐利亞的力量有點強,你不可能採取強硬政策!再強硬也不過打一架啊,關鍵是,你能打嗎?當刀子都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怎麼讓對方屈服?
但是兩者的不同點在於,兩人對於巴伐利亞崛起後的容忍程度以及處置方法是不一樣的。德皇認為普魯士70萬平方公里,巴伐利亞20多萬或者30萬是可以忍受的。而皇太子認為這個力量對讓人十分的不安。
而在處置的問題,遠遠談不成熟的皇太子認為直接簡單粗暴的削弱或者圍堵可以讓巴伐利亞王國屈服,尤其是在利益分配的時候,皇太子認為普魯士應該在塵埃落定之前應該狠狠的砍對手一刀,至少拿到的領土不能多,也不能好!
然而德皇呢?怎麼說呢?他也有在利益分配的時候做一些手腳的打算。但是也是喝多了的時候想想罷了。因為,這東西不具備可操作性啊!第一,你要確定一點的是,魯普雷希特絕對不是傻子!人家一直提防了普魯士方面過河拆橋!
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魯普雷希特會把這些事情都做了!還記得之前的約定嗎?波蘭口袋戰役結束後,馬肯森軍團沿著波羅的海向北推進。而巴伐利亞軍團和奧匈軍團向烏克蘭方向推進。如果在東線接近尾聲,普魯士政府不透過公開場合以及法律確認巴伐利亞的利益的話,那麼王子只要把自己控制的領土悉數交給奧匈帝國可以了。這種情況下,導致了普魯士與奧匈帝國分配利益問題處於劣勢地位......。畢竟,人家佔著的,你憑什麼讓人家再吐出來?!
而另外一方面,只要巴伐利亞軍團以巴爾幹或者外高加索地區戰事沒有結束為由,死抓住手的兵力不放。那麼西線只能由普魯士頂著,防禦沒有問題,但是進攻算了,西線戰士無法結束,對於普魯士本身也是嚴重的損耗!到了這個時候,普魯士同樣要在新增領土問題讓步。至於你說打完之後再談?你覺得魯普雷希特會打完之後再談嗎?把別人都當傻子?!
然後雙方之間會陷入無窮的撕逼之!總參謀部理論擁有絕對指揮權,但是,對於這種已經尾大不掉,而且王國的軍隊歸國王的設定,普魯士總參謀部又能如何?!
所以,考慮到這個層次,威廉二世是絕對不會在領土劃分問題做的太明顯的。對方耗得起,而且有辦法讓你得到的東西大大縮水。那麼德皇為何要做那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想通這一點之後,德皇將限制巴伐利亞的措施放到了戰後,並且將時間拉長。也許最終,塵埃落定的時候是自己下一代的事情。沒辦法,這一代的魯普雷希特實在是太過強悍了!威廉自己心也承認,能力自己是絕對不魯普雷希特的!這傢伙更能帶領一個國家走巔峰!
至於說在長時間的角力普魯士憑什麼贏?那自然是憑藉普魯士廣袤的領土、居於統治地位的政治優勢以及巴伐利亞更高效更全面的工業體系和改革後的國家了!沒錯,德皇決定改革一下普魯士,讓普魯士國王的權利更加集,而且像巴伐利亞一樣高效。這樣的話,在體制差不多的情況下,自然是體格和硬體更好的普魯士能夠穩壓住對手!
“孩子,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所以我們要適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