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投彈角度是由機體結構決定的,在目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想要進一步提高飛機的結構,以便讓他們攜帶炸彈進行俯衝也是有些困難啊。而且算可以俯衝,帶著250kg的穿甲彈想要打穿戰列艦級別的裝甲,那隻能說想多了。沒辦法,炸彈重量太輕了。
然而既然是對照組,那麼最好自然是什麼炸彈都帶一些。而實際,在攜帶550kg穿甲彈的時候,少量轟炸機也攜帶了550kg半穿甲彈和高爆彈。而後者因為攜帶量少,所以命也不多,但是從僅有的命來看,似乎,高爆彈和半穿甲彈的表現挺不錯?
“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一發550kg高爆彈是打在了鷹號快速戰列艦的後甲板,這發炸彈威力是如此之巨大,以至於讓我懷疑,在那一刻我們引爆了對方的彈藥庫,整個後甲板一瞬間被大團的火焰所覆蓋。長達十幾米的甲板被劇烈的爆炸掀翻。而大量勇氣的湧入助長了火勢,僅僅一發炸彈,這艘戰艦後部的火勢陷入了時空的局面。”
“另外一發550kg半穿甲彈的命後效應也很不錯,似乎是打了塞瓦斯托波爾號戰列艦,這發炸彈至少擊穿了2層甲板,雖然應該沒有擊穿核心艙,但是劇烈的爆炸之後,這艘船的速度以及操控出現了嚴重問題,看情況,應該是爆炸的衝擊波損傷了戰艦的傳動軸或者舵機。個人認為,在穿甲彈無法擊穿核心艙的情況下,裝藥量在45%左右的半穿甲彈對戰艦的毀傷效果會更好。”
哈勒爾少將翻到了後面報告後,終於看到了這兩發作為參考系的戰果,雖然樣本資料很小,但是總歸有資料不是?所以,少將在給魯普雷希特的電報,專門提到了這一點。
而在魚雷方面,哈勒爾少將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因為在報告提到了魚雷從俄國戰列艦船殼下劃過的問題。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魚雷初始定深以及飛機投彈高度是最重要的,雖然考慮到在某些淺海使用的情況,所以在魚雷後部增加了漂浮體,以便控制入水深度。但是實際,不同投彈高度下,入水深度是不一樣。如果高度過大,即使魚雷平穩了,深度依然會較大,而且之前為了避開戰列艦的裝甲下延,所以刻意提高了魚雷的深度。但是現在看來,這個深度要減一些,畢竟魚雷要是直接從船底劃過的話,那啥用都沒有了。至於說裝甲延伸問題,只要入水深度在4米以,那幾乎不會碰到主裝甲。
總體來說,這年代航空對海攻擊,依然是魚雷較致命。只要魚雷引信和強度沒問題,那麼魚雷對戰艦的損毀效果是相當不錯的,老實說,這一次俄國戰列艦的抗沉效能有些超出了德國海軍的預料,按照他們的估計,如果和英國戰列艦強度差不多的話,2發魚雷基本能廢掉。炸彈的話,怎麼說呢?如果想要削弱對方的戰鬥力的話,那麼炸彈非常好用。不要說直接把主測距儀一炮端了,是重型高爆彈在甲板放一把火都可以有效的影響對方的觀瞄。
至於為啥這樣說呢?原因很簡單,轟炸機的投彈手們因為自己扔下的炸彈產生的黑煙而導致從空觀察目標有些困難,天空都這樣,更被說在戰艦了......。
“如果我們的炸彈可以應發一場大火,或者直接命諸如煙道、蒸汽管道這樣的地方的話,那麼這艘主力艦的遠距離交戰火力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尤其是煙道,被命後,煙幕很快可以遍佈全艦。想要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遠距離射擊是不可能的。”哈勒爾少將在報告後面補充道。
哈勒爾少將的效率還是很快的,在戰役結束後的第三天,報告送到了魯普雷希特王子手,而在實施里加灣登陸戰之前,王子也需要處理一下德國公海艦隊的相關事宜,正巧提爾皮茨帶著舍爾等人來到了柯尼斯堡,而四艘航空母艦的問題現在也必須有一個定論了,艦載機的最終搭配,以及使用的武器、戰術等等都需要敲定。
“要不把250kg炸彈給換掉?”看著眼前的報告,王子陷入了沉思之,說真,無論從現在實戰戰果還是從歷史看,250kg級別的炸彈對於主力艦來說,完全是坑爹的代名詞......。
後世有這樣一種觀點,那是,日本海軍之所以風光了不到半年讓美國人打老實了,其非常重要的一個戰術原因是日本人的99艦爆實在是太坑爹了!250kg炸彈威力太小,說戰爭初期,日本海軍艦爆部隊的血白流了都不過分!這一點從珊瑚海海戰可以看出來。如說被250kg高爆彈打的約克城號......。這貨最終回到港口後,幾天修好了,然後接著跑出來參加途島海戰。
然而途島海戰,約克城的“回血”速度同樣堪稱恐怖,在飛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