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歷時40天的戰役,在同盟國東線總指揮,巴伐利亞王儲、德意志帝國元帥、魯普雷希特王子的指揮下,50萬巴伐利亞軍團,30萬東普魯士軍團,在奧匈軍團以及波西米亞軍團的配合下,發動了一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圍殲戰,他們的目標是部署在俄屬波蘭地區的5個集團軍,這裡聚集了俄國陸軍7成以的精銳,6成以的重炮和空軍,總兵力高達120萬以!並且有俄國人用數年時間修築的要塞和堡壘群。”
“然而在巴伐利亞軍團和東普魯士軍團的圍攻下,俄國人顯得是那麼的不堪一擊,俄國人引以為傲的百萬大軍在千輛坦克、裝甲車輛和大量的轟炸機攻擊下一分不值,德軍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完成了戰役包圍,而當兩支德軍匯合之後,再也沒有俄軍成建制的突圍!”
“最終,除了之前撤離的15萬左右的部隊,剩餘110萬的部隊有40萬橫屍荒野。進入戰俘營的總人員有60萬,至於剩下十幾萬則被列為了失蹤人員,除了5個標準俄國集團軍之外,俄屬波蘭還有一些地方部隊。他們同樣隨著正規作戰部隊的敗亡而毀滅,至於說這樣的部隊一共多少人,這個數字一直是一個不確定的數字,根據德**方的統計,這種非正規部隊的數量在10萬左右。而其可以確認傷亡被俘的人員大概有7萬5千。其餘的部隊也只能暫且列為失蹤人員。而俄國方面,因為沙俄政府的崩潰,這支非正規部隊的規模並沒有可靠的出處,這對於歷史來說,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
“至於這次戰役的繳獲情況,根據德方提供的資料,他們一共繳獲了大約120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以及不下7000挺以的機槍。這些武器和巴伐利亞軍團的裝備相相差很多,按照當時德**官的話說,除了極個別的武器,大部分武器放到二流部隊都是不受待見的。不過後來隨著俄國政府的覆滅。當整個俄國陷入內戰之後,這些武器出乎意料的再次出現在戰場,並且發揮了一定作用。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戰役並不僅僅是敲響了諾曼諾夫王朝覆滅的喪鐘。除了軍事的意義之外,在政治和民族的意義同樣影響深遠,德國人的強大震撼了整個歐洲,他們做到了當年拿破崙都做不到的事情,這不僅僅對俄國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同時也震懾了波蘭人,如果說之前相當一部分波蘭人還有復國的打算的話,那麼之後,當見識了俄國人的屠刀和德國人的強大之後,被夾在兩個強勢民族之間的波蘭人學會了認清現實。”
“波蘭人和俄國人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的。在戰爭之前和戰爭爆發之後,俄國人強行遷移了兩百萬的波蘭人,並且造成了超過十幾萬波蘭人的非正常死亡,這對於只有幾百萬波蘭人的俄屬波蘭來說無疑是無法磨滅的仇恨。而相對而言,德國的統治更顯寬鬆一些,而這博得了不少波蘭人的好感,在復國無望的情況下,不少波蘭人表示願意接受某種程度的自治,同時將自己的怒火燒向俄國人。”
戰後,一名德國戰史研究專家在自己的著作《今天的歷史》這樣描述這場被德**方成為波蘭口袋的戰役。雖然有些說法可能值得商榷,但是不得不說,這場戰役確實如同分水嶺一般,讓第一次世界大戰向著傾向於同盟國的方向發展!在這場戰役結束之後,一些嗅覺敏銳的人已經意識到了協約國的戰爭目的永遠無法達到。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我從來沒想過十幾萬人這樣放下手的武器,在幾千人的看守下這樣走向了戰俘營,我們誠然可以認為這是一個壯觀的景象,但是對於我們的敵人來說,這絕對是最黑暗的時刻。”卡里普特將看著一眼望不到邊的灰色人流,心不由的感慨道。
十幾萬俄軍組成了十幾條條人流,他們擠滿了道路,不少人只能在曠野跋涉。一道道人流看不見邊際,延伸了足有幾十千米。他們人數眾多,是看守者的幾十倍,但是即使這樣,依然沒有人逃脫,在他們放下武器之前,已經萬念俱灰了。現在甚至放他們走,他們也未必敢逃向荒野,先不說如何生存問題,在失去武器和組織之後,他們極有可能被憤怒的波蘭人殺死。
而以庫羅帕特金為首的俄國高層軍官則被帶到了柯尼斯堡,在這裡,他們親自向巴伐利亞王儲,魯普雷希特王子交出了手的指揮刀。巴伐利亞方面並沒有為難這些敗軍之將。一場並不算多隆重的受降儀式結束後,讓在場的俄**官為俄國的未來更加擔憂。
“他們並沒有為一戰能幹掉百萬俄軍而感到興奮,好像只是做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那位巴伐利亞王子給人一種深邃到神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