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德國國內的各大政黨和資產階級對於領導權的爭奪並不是因為德國要敗了,才去爭取的,而是一直在爭取,在德國沒有敗的時候,透過議會鬥爭或者罷工等較為柔和的形式爭取,而德國要敗的時候,則直接拿起武器來爭取.....。
而這個位面呢?德國各大政黨和背後的資本家依然也在爭取權利。不過因為形式發生了變化,讓普魯士內部的政治鬥爭呈現了另外一種情況。從某種程度來講,在某些方面,資產階級和貴族以及皇權的衝突歷史還要強一些!當然,其一些變化和王子也有關係。
如說現在,德國資本家們過的遠不如歷史那麼滋潤。克虜伯的軍工生產和歷史相完全是全面潰敗,不僅僅失去了硬化裝甲,同時原本應該是克虜伯控股的威廉皇家造船廠以及日耳曼尼亞造船廠依然是皇室資金主導,再如說萊茵金屬公司,在德**事訂貨遠高於歷史的情況下,他們獲得的訂單反而還不如歷史。其一部分自然是王子的巴伐利亞國家工業體系的鍋,而另外一部分則是德皇為首的德國皇室和貴族資本開始重新大規模進入工業導致的!
實際,德國皇室在很久以前是保有大量的實體工業的,說前說道的威廉皇家造船廠,再如說毛瑟公司發家的時候也是買下了皇家公司後開始的。然而現在,在看到了巴伐利亞國有經濟的蓬勃發展之後,威廉二世同樣也想重新讓皇室控制國家的部分經濟命脈。並且在王子代表幫助下卓有成效!那麼好了,對於資本家來說,德皇這是和他們搶飯碗啊!
普魯士內部的爭鬥無法影響到巴伐利亞,但是並不代表王子不關心,實際,在之前的多項實體產業王子向德皇的妥協其實是為了今天!當資本家的利益受到損害,當社會民主黨要求的權利無法落實的時候,那麼雙方走到一起並且緊密團結起來成了必然!
但是現在看來,因為戰局的穩定,議會和國會的改革派以及資本家的政治訴求並沒有得到滿足。保守力量歷史更強大。如果不發生什麼變故的話,那麼可以預料,在戰爭結束後,普魯士依然是普魯士,巴伐利亞依然是萬年老二。而王子的計劃八成要泡湯......。
然而,這些改革派總歸是有些腦子的,他們似乎也意識到了單純憑藉嘴炮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而軍工資本家是有武器的......。而社會民主黨也不缺乏極端的人物。從目前分析的蛛絲馬跡來看,這有可能向“武鬥”方向轉移啊!
改革派的力量不足以戰勝軍隊?沒關係的。歷史,即使算基爾港海軍起義的數萬海軍官兵,起義的社會民主黨和類似斯巴達克斯團這樣的黨派才能有多少武裝人員?他們怎麼可能是德國一線部隊的對手?最後艾伯特領導的政府推掉漢堡起義、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才用了多少軍隊花了多長時間?
改革派之所以最後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兩點,第一點是德國當時已經跌入了戰敗的深淵、絕望的情緒籠罩了整個德國,戰鬥已經無以為繼。而第二點是軍方的不作為。威廉二世詢問過28個將軍是否可以鎮壓,但是隻有一個人表示可以。不可否認容克貴族有支援德皇的。但是總體來說他們選擇了觀望和待價而沽。而當艾伯特同意了新政府不觸動軍方利益後,你看看德**隊的動作,多麼乾淨利落,幹掉反對派那真是摧枯拉朽啊。似乎巴伐利亞蘇維埃政府沒能撐過一週?(這個作者真記不清了。)
而在今天的環境下,改革派和保守派真正鬧大到需要一方徹底掛掉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樣會導致德國的戰敗,而無論那一派恐怕都不希望這樣!當然,這是在雙方原本的計劃是這樣的。德皇擁有名義的最高指揮權和君權。而由社會民主黨等議會黨派以及大資本家組成的改革派則控制著普魯士的經濟和軍事生產命脈,並且和部分容克貴族暗通款曲。
最後直接鬧掰,發動一場大規模內戰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但是在議會改革、政府機構改革、以及君主立憲、國民經濟改革等方面那是絕對會有非常激烈的交手的。雙方可能坐下來談判,但是那要在雙方几乎對等的情況下。
而如果真到了這個時候,那麼魯普雷希特王子以及身後的巴伐利亞王國的態度顯得十分重要了。實際,在未來,真正可以入局的不過是三方政治力量,普魯士改革派、普魯士保守派、以及巴伐利亞王國體系。
整體的普魯士確實巴伐利亞強很多,但是要是其內訌的話,那隻能呵呵了。至於說薩克森、符騰堡兩個王國,以及諸如巴登、黑森、奧爾登堡這些大公國,他們的實力其實非常弱小了。薩克森王國和巴登王國不過才1.5萬平方公里,奧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