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開戰之初,瑞典人是看好英法俄的,畢竟無論是人口、資源還是從軍隊數量上看,協約國都是巨大優勢!然而伴隨著戰爭的進行,瑞典人突然發現這個世界和他們的認知有些不一樣了......。
在西線,法國人和英國人勉強擋住了德國人的猛攻,而在東線,那個曾經親自把瑞典從強國的寶座上打下來的俄國在面對巴伐利亞的兵鋒的時候簡直脆弱的如同紙一般!尤其是讓瑞典人難以理解的是,一個不過1200萬人口的巴伐利亞如何能攢出如此強悍的軍團,輕鬆的將優勢的俄軍一次次重創。這讓瑞典產生了一種,為何巴伐利亞可以,但是瑞典為何不可以的想法?
在這場戰爭中,德意志帝國的較高的效率、軍隊的頑強已經民眾的凝聚力遠超出瑞典人的想象,他們很難理解為何德意志帝國的民眾願意前仆後繼的參加戰爭,他們不知道最終獲利最多的永遠是特權階層嗎?腐朽的容克貴族為何會有如此高的效率?他們不應該是一群社會的寄生蟲嗎?
“絕對的平等是不存在的,社會總會有各自的階級。我所理解的公平並不是均等分配,而是說付出和回報是一致的。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當他們為這個國家付出的時候,那麼就應該享受應有的回報,戰爭並不僅僅是貴族和資本家的晉升道路,同時也是普通民眾也可以從帝國的勝利中獲得好處。”
“我雖然是國王,但是我並不是貴族階級,我超脫於社會各個階層之外,我協調他們的關係,調整他們的收益。讓這個社會中願意付出和努力的人獲得儘可能豐厚的好處,軍事貴族可以透過從小就培養起來的軍事才能在戰場上實現自己的價值,有經營才能的資本家可以在經濟方面一展拳腳,而普通民眾可以獲得良好的教育,而我會為他們提供升遷的渠道,我會盡可能的增加社會中產階級的人數和他們的財富,因為他們都是努力而且愛國的。而對於弱勢群體,我們應該給予必要的幫助,讓他們不至於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從這個層面來看,其實你我的理念是很接近的。”魯普雷希特說道。
“也許帝國的勝利出乎瑞典高層的意料,關於軍事上的問題,我並不會給你說太多,因為你並沒有學過軍事,而我從六歲開始就已經接觸軍事了,我的第一任軍事啟蒙老師是我的叔叔。利奧波德親王。無論是巴伐利亞還是普魯士,相當一部分軍官從小就接受過軍事教育,你可以不理解,但是你必須尊重事實,那就是,這場民戰爭我們已經打贏了,而這場由數千次戰鬥融合在一起的戰爭讓所謂的偶爾和運氣成分降到了最低!帝國的強大和在軍事方面的天賦毋容置疑!”
“所以,在對這場戰爭結果的預測上,勝利的是我們,失敗的是你們。你們只能找自己的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某些方面想錯了。然後你們才能真正的接觸到事情的真像。”王儲說道。
談判就是講究軟硬兼施,所謂的軟,不過是讓對方放下戒心,更容易接觸,然後產生認同,就好比剛才魯普雷希特王儲和布蘭廷討論治國問題,其實瑞典人治理國家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在本身實力已經不可能參與大國爭霸的情況下,明哲保身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福利是正確的。
但是所謂人比人要死,貨比貨要扔。但是在面對魯普雷希特王儲這種開掛的存在,現在的芬蘭無從民生還是從國家經濟技術各個方面都是不如巴伐利亞的!雖然布蘭廷嘴上反駁了,但是他畢竟是個講理的人,不如就是不如!經過一番交流之後,他感到了瑞典在治理國家問題上太和稀泥了,沒有一個完善的國家發展戰略!他對王儲提出的國家應該引導和調整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的想法還是比較認同的,因為巴伐利亞的成功佐證了這一點。
那麼好了,前面鋪墊了這麼多,自然不是為了拉家常!西奧多.羅斯福曾經說過,溫言在口,大棒在手!德國這一次是準備拉小弟的,縱然不是軍事上的同盟,那麼至少也是經濟上的朋友。在對方不那麼牴觸之後,魯普雷希特必須告訴瑞典人,你們必須學會正視現實!必須知道,在歐洲,自從羅馬帝國逝去之後,一個真正可以控制歐洲的超級霸權已經誕生!說句不好聽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們已經表示了自己的誠意,那麼接下來就看你們的態度了!
“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一個鉅變的時代,一個歐洲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時代,在我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將整個歐洲納入到自己的控制之中,很早以前的西班牙帝國不行,奧地利帝國也不行。荷蘭人和瑞典也只是強盛一時。拿破崙大帝看似將整個歐洲踩在腳下,但是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縱然拿破崙最強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