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一個典型的反面例子是匈牙利。請百度搜尋匈牙利的階層固化在整個歐洲都是極其少見的,貴族、資本家、地主壟斷了絕大部分社會資源。在他們所謂的發展的黃金階段,諸如布達佩斯這些城市確實建設的金碧輝煌,然而在城區周圍散部的平民區是對那些壟斷國家利益的階層的控訴!整個社會被割裂成兩部分,一群腐朽卻佔據著國家大部分利益的貴族,他們將自身利益凌駕於國家至,而另外一部分則是整日勞作生活貧苦的平民階層,他們對這個國家漠不關心,因為無論誰臺,誰當政,他們的生活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觀。沒有那個階層真正的關心國家,所以匈牙利的衰亡也是必然!”王儲說道。
為什麼說一個龐大的、富有活力並且關心國家的產階級才是帝國穩定的基石?原因很簡單,過於強大的企業集團,如說各種壟斷集團,他們有能力影響到國家的政策,國家在他們眼可能只是一個牟利的工具,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可能會限制競爭或者人為製造阻礙和麻煩。如說歷史2戰德國糟糕的軍工生產是這樣。所以,對於這些巨頭,國家需要必要的限制和引導,而很顯然,現實的普魯士做的不是很好。
而產階級不一樣了,他們的力量並不足以直接影響國家政權,但是他們與國家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他們會為了這個高度一致的利益去貢獻自己的才能。他們不像貧困階層那樣一無所有,也不像壟斷集團那樣為了自己而枉顧國家。正因為利益的高度一致『性』,魯普雷希特才有意去引導和壯大這個階層。而且因為有一定的知識和較強的判斷能力,他們又很少會被其它政治力量輕易利用。
而在魯普雷希特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王儲在自己能影響到的地區一直在推行這個政策,巴伐利亞不用說了,因為貴族和資產階級力量有限,所以推行起來較方便。而在奧匈帝國呢?匈牙利的貴族體系封閉的如同一個堅固的堡壘一般,所以,魯普雷希特才會選擇激進的辦法徹底將匈牙利大部分貴族在一場國內戰爭一掃而空!
而對於奧地利呢?在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地區,魯普雷希特已經佈局了十年以,也正在逐漸改變社會構成,形成新的向心力。在奧地利其它地區呢?怎麼說呢?奧地利雖然有龐大的貴族力量,但是他們人數有限,在廣袤的新增國土,魯普雷希特有足夠多的位置來安置從軍隊、平民階層、知識份子階層提升來的人員,而隨著一批其它階層的人員來之後,原有的奧地利貴族和資本家所佔的例自然降低了很多,可以說,巴伐利亞、奧匈帝國的社會體系改良已經步入了良『性』迴圈。
對於一個真正掌握實權的國王來說,他不從屬於某個階級,各個階級平衡的分配國家權力和利益才能讓國王的利益最大化。魯普雷希特並不依靠某個階級或者某個團體來維持自己的統治,所以,他完全不用縱容某個團體或者階級,他的堅力量是國內伴隨著他的領導而崛起的人們,所以一旦某些人和國家利益相牴觸,那麼直接打壓好!
但是老普魯士地區不一樣了!德國的容克貴族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即使在歷史,帝國覆滅後,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都有濃厚的容克貴族殘餘,更何況現在呢?德意志帝國終究是贏了,德皇普魯士需要容克貴族的支援來保證自己的地位和統治。而主導議會的社會民主黨右翼和間派呢?他們是部分貴族和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而隨著左翼被重創,他們和普通民眾之間也存在了嚴重的隔閡。
所以,最終的結果是這樣,雖然老普魯士內部為了爭奪權力還打了一場,但是不過是幕後的容克貴族和資產階級的一輪協調關係罷了。真正掌握政權的不是德皇,也不是議會派,而是他們身後的人!老普魯士的階級已經固化,並沒有因為所謂的內戰而發生本質的改變!
至於說,為何今天,魯普雷希特和克魯克等人說這麼多話呢?呃,原因很簡單,因為無論是克魯克將、豪森將他們都不是貴族......。尤其是克魯克將,那是真的憑本事一步步從基層在戰火打拼出來的。從階級來看,他們雖然地位崇高但是並不是貴族。歐洲的貴族是這樣,不是因為你官職高了,貴族階層會接納你?哪有那麼容易?所以克魯克等人天生對容克貴族有不滿,這一點在當初德國內『亂』是,克魯克等人的表現也能看出來。
至於皮諾夫嗎?這哥們是忠於德皇的。但是現在卻被劃拉到了議會普魯士,德皇影響力鞭長莫及,甚至因為某些原因,放棄了這個曾經傾向於自己的集團軍司令。畢竟,任何人都有些功利『性』,戰爭結束了,軍事的地位下降了,德皇現在肯定更傾向於官僚體系的容克貴族。所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