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class="top_book">強烈推薦:</strong>
朝廷上吵成一團的時候, 沈家父子在寧波已經整頓好了軍營。
釣魚臺這一戰,死的都是袁家的親信部隊, 看著人數並不很多,不過是六千人,但在江浙駐軍中卻引發了好一陣混亂騷動。
畢竟是盤踞此地十餘年,袁家父子縱然身亡, 也猶能掀起餘波,頗有幾個守備、偏將在營中煽動, 暗中傳言說沈家父子與倭人勾結, 才有釣魚臺一敗,否則為什麼他們如此熱心, 要尋人來教授倭語云雲。
不過這一指控並不太有力。沈家父子來江浙才有多久,要說懂倭語, 軍中的幾個通譯可都是袁家人,這話乍聽好像有道理, 可再細想想,反過來說還差不多呢。更不必說倭人是藏在釣魚臺, 那地方沈家父子從未涉足, 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因此, 在沈雲殊捉了幾個散播謠言的軍士, 並將其斬首之後, 流言也就消停了。尤其是,這掉腦袋的數人之中,就有當初帶兵在桂池村被沈雲殊撞上的丁守備——哦, 從那事之後他被貶了一級,已經不是守備了。
不是守備的丁守備在暗中煽動軍士,被沈雲殊順藤摸瓜揪了出來,順便把他當初在桂池村的事兒也一併又提了出來:倭人顯然有備而來,袁大將軍一家戰死,必有內奸!
那內奸是誰呢?當然是這些在江浙日久,又為袁大將軍所信任的人最有嫌疑了呀!所謂沒有家賊,難引來外鬼,正是最信任的人做了內奸才最易得手呢。就算沈家父子想要勾結倭人,那袁大將軍難道會上當嗎?就是往浙閩邊境去這事兒,原是沈家先去的,袁大將軍明明說是要在浙江沿海再搜尋海匪的,怎麼忽然也跟著去了閩地呢?總不能是去跟沈家搶功勞的吧?
這麼一來二去,便查得清楚了。沈家往浙閩邊境去了之後,正是丁守備那些日子不知裡裡外外跑了些什麼,袁大將軍就領兵也出去了,由此可見,丁守備這小子一定沒幹好事!
當然,若僅僅是這樣,還無法定丁守備的罪,畢竟他是死不承認的,而袁大將軍父子又都戰死了,無法再出來指證他。但如果將這些與他這些日子散播謠言的行為對應起來,那就極其可疑了——這小子是覺得沒把沈家也一網打盡猶不甘心,還想著惑亂軍心,好再招倭人進來偷襲一次呢!
正好,這邊正在整頓,那邊沿海就有訊息送過來,學了倭語的斥侯們發現了倭人的蹤跡,還抓到了兩個探子。雖則這兩個探子自盡了,但斥侯順著他們的行蹤追過去,卻掘出了兩具屍體,正是袁家二少爺身邊的心腹小廝長庚,與他的通房丫鬟。
袁二少爺的通房怎會跟他的小廝死在一起?哎喲這事可就有點那什麼了……
不過沈雲殊從那通房身上搜出了一封以倭語所寫的信件,一切便真相大白了:此通房本就是倭國的女探子,潛伏於袁二少爺身邊數年了。此次她以回鄉探親為名向外傳遞訊息,與丁守備裡應外合,才有釣魚臺設伏之事。
事發之後此通房殺死送她回鄉的小廝長庚,意圖與兩個探子一起逃跑。可她身為袁家通房目標太過明顯,兩個探子怕暴露自己,便索性將她也殺了。正欲逃竄之時,卻被斥侯發現,只得自盡,卻忽略了那通房身上的一封信。
其實這番說辭真是漏洞百出,反正市井之間就頗有些香豔的說法,再聰明一些的人則會想到——身邊通房是倭國女探子,那袁二少爺究竟知不知道呢?
但反正不管怎樣,這個說法得到了袁家幾位未亡人的證實,說那通房確實是打著探親的名號跑了,因家裡出了大事竟沒人想起來,直到屍身送到眼前,她們才發現這竟是個吃裡爬外的奸細!
既然承認了這個,那丁守備的事兒自然也就坐實了。你想啊,如果袁二少爺不知道這通房是倭女——袁二少爺當然是不知道的——那僅憑這倭女,向外傳遞訊息是可以的,卻不能指使動了袁家父子往浙閩邊境去,軍中之事,豈是女子能插嘴的呢?
但倭女不能,丁守備卻能。若不然,他也是袁大將軍的親信,為何不曾與袁大將軍一同出戰呢?死了那麼多人,他卻活蹦亂跳的,若不是被揪出真正身份,恐怕因為上頭空缺太多,他還要升官呢!
於是,有書信與袁家那邊的指證,再加上丁守備確係散播謠言,他這罪名就這麼定了,被拖出來在轅門梟首示眾!至於坊間那些傳言?袁夫人都出來說話了,你還想說什麼?難道你想說袁家那個通房不是倭國女探子,而是跟袁二少爺的小廝私奔了?或者你是想說,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