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姝來回幾趟,總算是將胭脂稻都取了回來。
這東西矯情還脆弱的,直接用古老的方式,捶打式的脫粒,估計這米得受損嚴重。
好在量不算是特別多,東姝可以慢慢的手搓出來。
左右,稻子收回來了。
不過在搓之前,還需要晾曬乾了,這樣脫粒之後,才放得住。
因為這個,東姝下午都沒出門,將稻子放到了豬圈棚頂上曬好了。
自己就坐在院裡,用樹枝在地上畫圖。
北山的地圖。
東姝走了幾天,對於北山如今心裡有數了,也可以開始做規劃了。
先在地上寫寫畫畫,不對便可以擦掉。
最後的計劃書,是需要寫到智腦裡的。
連著幾天,東姝都在家裡寫寫畫畫,或是收拾,或是把山上撿回來的柴火歸攏一下。
因為需要在家裡看著晾曬的稻子,東姝沒辦法出門。
九月的陽光,雖然不及夏天時候的毒辣,不過溫度也不錯。
正午的陽光還是很足夠的。
所以,曬了五天之後,所有的胭脂稻都曬出來了,東姝又坐在家裡手搓。
陶大力一直沒回來,東姝每天早上早起下地,看過地裡的情況,便回家搓稻子。
一直搓到九月底,村裡開始收二季稻。
像是陶大力這種,只有一畝三分地的家庭,到底還是少數的。
更多的還是家裡十幾畝地,畢竟人口是真的多。
所以,二季稻肯定是要種的,對於村裡的村民來說,這是家裡重要的經濟來源。
相比冬菜不過就是幾分錢一斤,有的時候甚至只是幾厘錢一斤,還是糧食賣出來的價格更高一些。
所以,大家更多的都會種二季稻。
陶大力是因為入秋之後可以打獵,增加額外的收入,再加上來去就一個人,所以並沒有種二季稻。
村裡因為收割,頓時忙了起來。
除了二季稻,村裡還種了不少的玉米之類的。
畢竟這東西產量可以,雖然價格不高,但是糧食可以留著自己吃,杆子和根都可以留著農家院裡燒火用,全身是寶。
最重要的還是,命賤好養活,不需要費太多的時間和心思。
對於有二季稻的地方來說,九月底到十月初,便是村裡最忙的時候了。
既要搶收稻穀,還要搶收玉米之類的東西。
秋糧也是不少的,都是大家辛苦種下的,如今自然是要及時收。
相比村裡其它人,東姝的日子可以說是相當的輕巧。
下地看看秋菜,然後回家搓搓稻子,接著便是吃飯睡覺。
陶大力中間就回來一趟,匆匆回來,第二天一早就走。
只給東姝留了五十塊錢,說是劉主任最近獎勵的。
東姝將自己搓好的胭脂米用報紙裝了半斤的量,讓他拿給迎客來大飯店的大師傅。
“你問問大師傅,有沒有路子,能把這個米銷出去,最低價不能少於二十五塊錢一斤,當然,不是白請他幫忙,最後賣出去的錢,他可以分5%。”東姝想了想,自己如今認識的人有限,不過卻可以利用他們打出一片市場。
胭脂米只搓出了一百斤出頭的樣子,東姝不打算把它放成陳米,而是主動出擊。
透過陶大力回來兩次的講述,東姝總覺得,迎客來的這個大廚,很牛批的樣了,所以東姝想試試看。
陶大力沒想到,東姝上次跟自己說,這種什麼古代朝廷的貢米,能賣二十多塊錢一斤。
誰曾想,如今這米真出來了。
“二十五?”陶大力一聽這個價格,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二十五是什麼概念?
他在食品廠當臨時工,一個月一天不休息,也不過才能給三十塊錢多一點的樣子。
當然,有些臨時工一天的錢還不如他呢。
八毛,九毛一天的價格也是有的,但是這也是收益,沒人會放著不幹。
而他在食品廠辛苦一個月的錢,也不過就能買一斤東姝手裡的米。
陶大力覺得他開始看不懂這個世界。
不過他是相信東姝的,因為看著東姝篤定的眼神,還有東姝給自己科普過的那些知識,陶大力覺得,東姝說這米能賣二十五一斤,那麼就能賣。
因為這個,他特別自信的找大廚談了。
當然,也可能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