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5章 陣地組成

儘管如此,根據鬼子的作戰特點,22兵團還是特別強調了對於側翼的保護、進攻漁陽的72軍對於73軍後方的保護。

我們總是認為穿插戰術是我們獨一無二的法寶,其實鬼子的進攻作戰特別喜歡穿插,這也是他們的作戰特點。他們在正面攻擊的同時,經常會派出有力部隊插至防禦部隊的側後位置,對於守軍發動側後一擊,或者在守軍撤退路線上伏擊守軍。

抗戰時期,很多中國軍隊正面還能頂住日寇的進攻,但是往往被這樣的穿插到側翼的鬼子擊潰,或者在回撤途中遭到伏擊而出現重大傷亡。

為了避免被鬼子從其他方向穿插過來,守軍除了工事防禦外,還設定了大量的埋伏陣地,準備伏擊鬼子迂迴穿插的部隊。

除此之外,還要採取各種偵察手段,儘量判斷清楚敵人的意圖。

比如不間斷的航空偵察、通訊部隊對鬼子無線電臺24小時的偵聽、諜報人員對於敵人指令的蒐集等,除此之外,就是最原始但也許是最有效的情報蒐集方式:人民戰爭。

哪怕是荒廢已久、人跡罕至的甚至是近乎無人知曉的山間小路,也都派駐了民兵和動員起來的老百姓組建的警戒哨與路卡,他們嚴查每一個過路的行人,並且將各種可疑的資訊上報。

鬼子如果想從其他地方繞道,必然要派出偵察兵進行道路勘察,但是他們派出來的偵察兵,人少往往會被神龍國軍民擊斃或者俘獲,但如果人多一發生交戰,又會暴露目標,反而招來更大股神龍國軍民的圍剿。

而且鬼子的偵察兵,基本都是腳盆雞國人,往往很容易就會被識別出來。

而為了識別是不是敵人,這些民兵聽口音,問問題,甚至讓人家脫了衣服脫了鞋檢查,這樣的方式很難有漏網之魚。

各兵種任務分配完畢後,各分隊依據地形選擇了防禦要點。

這一帶的地形為丘陵地帶,其間散佈著村莊。此時村莊內的老百姓早已經撤離。

之前在冀中根據地的作戰中,部隊往往選擇村莊作為防禦支撐點進行抵抗,那是因為當時根據地的村莊,都是經過堡壘化加強,修建過工事的。

外部有圍牆,內部有地道,甚至還儲存有作戰物資、埋有通訊用的電話飛線。

但是冀東這一帶,長期以來屬於敵佔區,甚至淪陷時間已經超過了十年,村莊被摧殘的不成樣子,缺乏固守的基本條件。

故而部隊就選擇地勢險峻、周圍海拔最高的丘陵作為防禦要點堅守。

各要點之間呈三角形、梅花形、菱形等多種形狀配置,確保形成交叉火力並能夠互相掩護。

尤其是強調要少擺兵,多屯兵,留夠預備隊。

軍以一個師(三分之一)兵力作為預備隊,各師也要以一個團作為預備隊,以此類推,不能低於三分之一的預備隊比例。

之前72軍在漁陽外圍的戰鬥中,採取的少數部隊堅守、反覆奪取陣地的戰術也被提上了這次的戰術原則,對於一些非必須堅守同時又無險可守的地帶,也僅以少數兵力進行防守,如果丟失則採取集中火力殺傷敵人,反覆爭奪的戰術。

此次防禦戰,73軍是以兩個師為第一梯隊,一個師作為預備隊及第二梯隊的。到每個師也是如此,以兩個團作為第一梯隊,留一個團作為預備隊兼第二梯隊。

同時組建了反坦克、工程兵、通訊兵等兵種預備隊。

軍一級以師級單位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在師一級自然是以團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而具體到團裡,則仍舊採取倒三角的方式,將兩個營擺在前面作為第一梯隊。

在兩個營並排的第一梯隊後面中心結合地帶,設定了團炮群。

設定在這裡,更有利於支援到兩個營的戰鬥,同時後面的預備隊營,可以及時前插到炮兵陣地前面支援兩個營及關鍵時刻掩護炮兵。

炮兵中心為高射炮(高射機槍)陣地,負責掩護整個團陣地。

高炮陣地外側為預備隊負責的伏擊陣地。

在團級陣地的後面,即是師炮兵群。

師炮兵群同時為兩個第一梯隊團提供火力掩護,同時在後方還有師炮兵群,這個炮兵群主要任務是壓制對方遠端炮兵、提供對地後續梯隊的遮斷任務。

整個防禦陣地就是這樣環環相套、大小相容,從班組陣地到軍師都是互為犄角、互相掩護、有防禦縱深、有防守寬度的密集防線。

這個防禦陣地的構成,是以防禦敵人地面進攻為主的,沒有過多考慮防空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