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防禦的73軍,是在野戰條件下投入戰鬥的,但是由於對漁陽的包圍有了一段時間,所以還是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工事構築,工事堅固程度要高於普通的野戰工事。 他們的目的也不是死守陣地,而是儘可能的遲滯、消耗鬼子的援軍,為72軍最終全殲漁陽守敵、解放漁陽創造有利條件。 也正是因為他們不是倉促轉入防禦作戰的,他們相對於普通的野戰陣地防禦戰鬥,擁有更加充足的物資儲備。同時為了防止敵人突破、加強反突破戰鬥的力量,方面軍、兵團兩級都對他們進行了加強,各種大口徑火炮、戰車等都配置到了該軍。 而選擇的地帶雖然缺乏險峻的山峰,但是這防禦陣地內丘陵起伏、大小不一,也是理想的打阻擊地域。 選定阻擊陣地後,73軍立刻在老百姓的支援下,進行了大規模的工事構築。 除了常見的交通壕、塹壕、障礙以外,還對重點防禦陣地修建了半堅固工事。 營級和部分連級核心陣地,大量構築堅固防炮洞,交通壕上蓋,使用了從後方運來的鋼筋混凝土,大大加強了陣地的堅固性。在陣地前沿,除了設定防步兵、防戰車障礙外,還敷設了兩到三層的鐵絲網,並且埋設了地雷。 即使是班級堅守的普通陣地,也挖掘了防炮洞,埋設了地雷。 可以說在短時間內,憑藉強大的工業能力,迅速構築了一條堅固的防線。 此時防禦部隊除了擁有本軍直屬的一個坦克團外,還得到了兵團裝甲部隊的支援。 能夠投入作戰的坦克,除了三個營的T-26改坦克外,還有上級加強的三個T-42坦克營,兩個8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營。其中三個營的T-26改坦克,都被配置在主要防禦方向的第一梯隊,作為坦克發射點,直面敵人的衝擊。 其餘坦克作為預備隊隨時執行反突擊任務。 這次坦克的使用,上級尤其強調了要集中使用的原則,並且預先對於能夠使用裝甲部隊進行突擊的地段進行了偵察,熟悉了地形。避免因為地形因素影響坦克作戰。 對於不適合坦克作戰的複雜地形,上級要求應以炮兵和步兵為主力消滅敵人的坦克。畢竟這些地方,敵人的坦克也是不方便行動作戰的。 對於炮兵,這次大量集中了大口徑火炮,上級要求要在航空兵的配合下,使用遠端火炮對敵人大縱深進行火力打擊。 從敵人開進、展開之際,即進行打擊,壓制、摧毀敵人的指揮系統,同時支援堅守部隊的抗擊,壓制敵人突入,阻斷敵人後續部隊,支援反擊作戰。 兩個師均以配屬的自行反坦克炮營為核心,加上師屬炮兵團的57毫米反坦克炮營主力,共同組建了反坦克預備隊。 抽調一個連的57毫米反坦克炮到第一梯隊團,與團自屬的無後坐力炮連一起加強了一線的反坦克能力。 同時,將方面軍加強的一個130火箭炮團、一個150榴彈炮團主力、軍屬重炮都直接下到了師裡。 師二線梯隊炮兵群,包括了一個130火箭炮營、一個150榴彈炮營、一個122加農炮營。 而一線梯隊的團屬炮兵壓制群,更是空前強大了起來。 除了師屬炮兵團全部的兩個105毫米榴榴彈炮營外,還配屬了一個新式的105毫米火箭炮連、一個150毫米迫擊炮連,再加上原有團屬迫擊炮連。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炮兵火力覆蓋縱深能力,也是欺負鬼子空軍不強、炮兵也不強。 雖然欺負鬼子火力弱,但是如此密集的火炮配屬在一線,還是要堅持配置分散、火力集中的原則。好在依託強大的工業能力,各炮之間架設了電話線進行聯絡,同時排級以上還增設了步談機、電臺等無線通訊裝置,保證能夠統一指揮作戰。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此多的炮兵配屬在了第一梯隊,也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鬼子一擊即穿,那麼這些火炮則可能落入敵手。 對此也做了應對措施: 第一,要求步兵必須堅守陣地,即使戰至一兵一卒,沒有上級命令也不許後退一步; 第二,炮兵陣地儘量設定在險要位置,防止鬼子的坦克能夠直接衝上陣地,否則炸炮都沒時間; 第三,給所有炮兵傳達了死命令,萬不得已時候必須炸燬火炮。 而反坦克炮分隊要求不太一樣,他們則是配置在了便於機動的位置,隨時準備打擊敵人的坦克部隊。 其實這個反坦克火力的配置實屬奢侈,鬼子不論從坦克的效能還是數量,都不夠這點反坦克火力打的,何況還有裝甲部隊和步兵反坦克火力,所以這些反坦克火力,大部分情況下也當做壓制炮兵使用了。 這些炮兵,都很早就構築好了炮兵陣地,並進行了巧妙的隱蔽,儲備了充足的彈藥,而且這些彈藥都是放置在深挖的防炮洞內的,確保了彈藥的安全。 就是往出搬太消耗炮兵體力了。 高炮部隊則主要承擔掩護炮兵陣地、預備隊、主要防禦區域的任務,主要是防止鬼子飛機的俯衝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