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阻擊戰,鬼子一個聯隊基本被打光,同時被擊毀坦克20餘輛,可謂損失慘重。
我方傷亡士兵雖然過百人,但是比敵人要少得多,敵我交換比幾乎達到了1:20.
這就是依託堅固防禦陣地和佔據炮火優勢的結果。
戰鬥結束後,高地上的戰士們端著開啟了槍刺的半自動步槍下來,對準地上的屍體挨個補刀,他們並非每個人都對抓俘虜感興趣。
畢竟戰爭打到快結束的地步,再要俘虜的意義已經不大了,上級也不再要求捕捉俘虜。所以為了圖省事,更是懷著血海深仇,很多戰士乾脆就本著不留一個活口的心理。
畢竟作為解放東北的部隊,他們當中很多人就是從東北逃出來的!
而幹部們也不加阻攔:留著這些王八蛋幹什麼?後方往前面送糧食容易嗎?抓了他們還得負責吃的。所以看到還在地上呻吟的小鬼子傷兵,最大的仁慈就是用刺刀幫助他早點解脫痛苦:畢竟呻吟聲太煩人了。
當然,對於主動舉手投降的,還是在解除了對方武裝後,按照優待俘虜的政策給予了待遇。畢竟劉子龍的部隊還是一支文明的軍隊。
打掃戰場的另一項內容,就是蒐集武器彈藥。
到了這時候,很多人會認為對於鬼子的垃圾裝備已經是不屑一顧了:確實主力部隊的裝備已經超出了鬼子的裝備,但是這些武器並不代表毫無用處。
用對方的裝備來武裝自己,既可以緩解己方的後勤保障壓力,也可以避免鬼子再次進攻時候使用。
具體到這座高地上,剛才的瘋狂阻擊已經造成了部分槍支損壞,彈藥更是消耗嚴重。而剛才的教訓也告訴大家:有些後備武器彈藥該多好,就算效能落後,也比沒有強是不是?
於是從甜瓜手雷到三八式步槍,都成為了大家的戰利品。
連長這才發現,拿回來的裝備足夠把全連重新武裝一遍了:不能用的更多——畢竟大部分鬼子是被炮兵解決的。
甜瓜手雷一人也能分兩到三顆,每支繳獲的步槍也能分配三十發左右的子彈。
大家想實在不行就用這些武器抵擋鬼子的第二次進攻:畢竟不知道鬼子的下一次進攻和彈藥補給哪個先到。
不過鬼子的進攻就此停止了,而我方的後勤補給先到了。
後勤人員將成箱的子彈和手榴彈送了上來,又將受傷的戰友和犧牲的戰友遺體帶了下去。
而重新返回到一線戰壕的部隊,已經是之前擔任預備隊的那個營了,之前堅守陣地的那個營撤下去休整擔任預備隊。
這個營是帶著彈藥進入陣地的,一進陣地他們就開始進行工事的修復,將穿透的工事掩體重新用沙袋、鋼板堵住,將填埋的戰壕重新挖出來清理乾淨。
可惜,來不及再使用鋼筋水泥進行修復了,工事的防禦能力有了很大下降。
其實進攻部隊被打退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不是所有陣地都能一次性突破的。
遙想真實時代,37年到38年正面戰場防禦階段,淞滬會戰在有海軍重炮支援下,鬼子都沒有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突破;遠在北方的忻口會戰,鬼子甚至一度處於劣勢,都是火力不足造成的。
這跟投入多少步兵關係不是很直接,試想如果當時換做德軍,甚至是二戰後期蘇軍,可能堅持三個月嗎?那些輕武器和簡單的一戰水平工事,在強大的火力面前不堪一擊。
不得不說,當時的鬼子陸軍,也是一支不入流的陸軍部隊。
畢竟二戰陸戰已經是炮戰決定勝負了,鬼子還是做不到這一點,只能靠坦克和火炮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所以能打出1:20的戰績,是由鬼子的炮兵水平和整個作戰思路落後決定的。
就在這時候,鬼子再次犯下了錯誤,那就是既沒有持續發動進攻,也沒有進行持續的炮擊作戰,而是發現這裡攻不動的情況下,將攻擊重心改為了其他區域。
這給守軍恢復陣地創造了條件。
入夜後,不僅僅調集工程兵進行了連夜的鋼筋混凝土施工,還重新佈置了地雷,恢復了障礙,恢復了整個防禦工事80%的防禦力量。
而鬼子此時資源有限,只能集中全力攻擊守軍一到兩個突破點,無法對於全線實施攻擊。
其實今天的進攻,鬼子已經做到了集中兵力火力進行突破了,一個大隊的戰車,一個聯隊的步兵,並且進行了充分的火力準備,也摧毀了不少守軍工事。
可是沒想到守軍工事實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