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此頑固的74軍部隊,進攻的我軍戰士也殺紅了眼,不顧一切的衝擊對方防線,甚至雙方多次短兵相接。
我軍每攻下敵人的一處陣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剛佔領陣地,敵人的反撲立刻就到了。
甚至出現了每一座樓房都要反覆爭奪,幾易其手。
而我軍的火力優勢在此面前又無法發揮,遠端火炮、大口徑火炮都成了擺設,只能靠步兵用衝鋒槍和手榴彈與敵人去爭奪。
自己的部隊,實在不忍心對自己的城市狂轟濫炸。
針對這種情況,趕緊傳令到基層部隊,並召集從連到師的各級軍事會議,總結之前的經驗教訓,制定下一步的進攻打法。
經過層層討論上報,最後總結了如下幾條教訓:
第一,進攻缺乏協同。各連隊甚至各排各打各的,無法形成協同攻擊。對一點的攻擊,甚至都會出現各自為戰的局面,無法同時發動攻擊。即使攻擊得手,由於缺乏協同,後續梯隊也不能及時跟進,造成辛辛苦苦拿下來的陣地,在敵人的反擊當中又被奪了回去。究其原因,跟進入巷戰後部隊建制被打亂有很大關係。
畢竟分屬不同團甚至師的連隊,不經過上級協調,是很難統一指揮的。
第二,步炮坦協同不利,炮兵沒有發揮應有的直射作用。在敵人缺乏重火力的情況下,應該大膽的將坦克、火炮推進到直瞄位置,掩護步兵進攻。
第三,進攻部隊急於求成,總想一鼓作氣拿下陣地。這都是由於之前作戰進展太順利,產生了輕敵冒進、驕傲急躁的心理所致。
針對這些情況,很快制定出了應對的戰術策略:
第一,將敵人緊密包圍起來,修建工事,嚴防敵人突圍或者互相打通聯絡,首先將敵牢牢困住。
第二,在此基礎上,採取分片包乾的策略。即各師、各團、各營根據街道等將敵人劃分開來,承包負責。一改之前哪裡有敵人、哪裡有槍聲,大家就湧向哪裡的混戰打法。
第三,重新安排裝甲部隊和炮兵的配屬,直接配屬到連一級,以坦克在前面掩護、步兵在後面跟隨,最後是炮兵進行火力支援的協同戰術。
第四,注重防化、工兵與步兵的兵種協同,用好爆破、火燒、煙燻等多種手段進行城市攻堅。
第五,發揚我軍擅長的掏牆打洞攻擊戰術。甚至可以採取掘壕而進的塹壕作業攻擊,儘可能避免在敵的猛烈火力之下的強攻。
第六,一線攻擊部隊,必須佩戴鋼盔、防彈背心等防護裝備,儘可能地降低傷亡。
第七,物資保障及預備隊必須充足,防止出現關鍵時刻彈藥跟不上或者缺乏後續部隊投入的情況。
最後,尤其著重強調了第八點:徹底打垮74軍已經勝利在望了,我們要有一點耐心,不要做無謂的犧牲。
在此指導思想之下,部隊全線停止進攻三天,進行各種準備工作。
一方面進行各種戰術演練,一方面進行各種抵近偵察。
同時,炮兵也沒閒著,集中各種火炮對敵人盤踞的目標進行反覆炮擊。
三天後,部隊再次發動全線攻擊。
幾乎是每個方向都在進攻。
坦克直接開到敵人盤踞的房屋跟前,替步兵抵擋子彈,同時用車載武器消滅負隅頑抗的國府軍士兵。
這時候,就能看出來74軍雖然頑強,但是較鬼子的瘋狂還是有差距。
之前巷戰中,鬼子都是以人肉炸彈的方式來和劉子龍部隊的坦克同歸於盡,以至於步兵在全力提供火力掩護的同時,還在坦克上裝上鐵絲網,防止敵人的炸彈貼在坦克上。
而74軍雖然打死不投降,但還是不可能採取如此變態的戰術的。
分片包乾後,就跟種自己的責任田一樣,目標明確,豐儉由己。
各部隊都制定了火炮、兵力集中使用原則。
在確定了要奪取的目標後,即用炮火直瞄轟擊,在消滅了一切可能的火力點後,再以坦克掩護髮動進攻。
進攻的時候甚至不惜釋放催淚瓦斯。
而74軍普遍缺乏防毒面具,這招非常管用。
對於躲在工事裡面的74軍官兵,按照要求必須首先進行勸降,勸降不成之後才會採取封閉洞口、用火燒、用瓦斯灌的方式進行驅趕或者消滅。
漸漸的,74軍的抵抗意志也逐漸動搖和喪失了,很多陣地抵抗越來越弱,主動投降的人也越來越多。
這些投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