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6章 新裝備研製計劃一

為了抵禦住劉子龍部隊在冀南一帶的攻勢,鬼子調集了大量的部隊來此集中作戰。 趁此機會,大量游擊隊以營級規模滲透進去,到達預定地點展開敵後游擊戰、建立抗戰根據地。 直到43年底44年初,冀南作戰才徹底結束,雙方反覆爭奪後,不但殲滅腳盆雞三萬多人、偽軍八萬多人,還解放了整個冀南的大部分割槽域,將解放區邊界推到了安德、東昌境內,華北大部區獲得光復。 同時,華北各根據地部隊、尤其是西域兵團部隊,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為即將到來的反攻作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此,腳盆雞華北駐屯軍已經在兩年的戰鬥中被殲滅將近二十萬,嚴重削弱了腳盆雞的戰鬥力,也有力支援了太平洋戰場。 在此期間,武器裝備的研製和生產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步兵武器方面,不再單純依靠仿製和支援, 而是大量改進型仿製武器陸續進入部隊。 劉子龍二十年前就心心念唸的半自動步槍,終於可以可靠而又批次的裝備部隊了。 經過對鷹醬M1半自動步槍的測量和研究,仿製改進型的43式半自動步槍進入批次生產階段。 43式半自動步槍相比鷹醬的M1半自動步槍,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改進: 第一,減輕了重量。對於裝備,每減輕一克重量都是很有意義的。 第二,縮小了口徑,使用一直以來裝備的6.5毫米子彈,並且可以使用目前自己部隊的主流子彈、三八步槍子彈。畢竟抗戰快結束了,劉子龍知道將在戰後繳獲大量的鬼子子彈,這些子彈不用就太可惜了。 至於未來,新式的自動步槍將替換43式半自動步槍,財政也更有實力了,再連子彈一起全面替換。現在還是能用最好就用。 第三,彈倉容量從八發雙排變成十發單排。這點劉子龍是借鑑了穿越前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的設計。用彈夾將十發子彈從槍上方壓進去。 第四,改拆卸匕首式刺刀為不可拆卸的三稜槍刺。這也是借鑑了五六式半自動步槍的設計,同時也是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對腳盆雞的戰爭和邊境戰爭都還會有大量白刃戰的原因。 M3衝鋒槍則原樣測繪仿製,但是縮小了口徑、加大了彈匣容量到35發。畢竟這種衝鋒槍也已經壓縮成本到了極致了,很難再有突破了。還是因為自動步槍即將成熟,到時候統一替換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成為部隊統一的制式裝備就可以了。 該槍被命名為仿M3/43式。 除了這兩款輕武器,巴祖卡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是重點仿製武器。畢竟這兩款武器才是劃時代性的武器,將在未來大放異彩,因此這兩款武器不僅僅是仿製,更是要大力研究。 一方面要儘快仿製出來並且批次生產:畢竟大量的部隊急需裝備。另一方面,劉子龍要求同時展開升級產品的研究研製工作。 對於火箭筒,他的要求是在五年時間內,製造出口徑更小的超口徑火箭筒。要求重量不增加太多的基礎上,擁有不低於150米的實戰有效射程,不低於150毫米的破甲深度。 因為他知道,下一步鷹醬會推出超級巴祖卡,其效能將與劉子龍提出的目標相同,但是重量卻達到了十公斤。 根據他的設想,火箭筒將裝備到普通步兵班一級,因此必須要嚴格控制重量。 無後坐力炮肯定要比火箭筒更沉,因此要裝備到營團兩級。所以必須要有更遠的射程和穿深。 首先是75毫米無後坐力炮。要求採取先仿製、後超越的步驟。 力爭在五年內,在降低重量的前提下,提高垂直破甲深度到130毫米以上。這樣一來,該炮就可以作為為步兵營的反坦克火力支柱。 而對於團級無後坐力炮,劉子龍要求研製可以車載或者用騾馬馱載的,口徑在95毫米以上的、穿甲深度超過200毫米。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已經做好了戰後與毛熊、鷹醬在周邊大打出手的準備,步兵手裡必須有足夠數量和效能的反坦克武器。 至於下一步在華東華南、東北與腳盆雞的作戰,仿製的巴祖卡和57毫米、75毫米無後坐力炮就夠了。 相比於輕武器的研製和仿製,更大的投入在炮兵和裝甲兵方面。 劉子龍早就下決心要解決裝甲部隊的快速突進問題:之前不論是快速奔襲沙田機場還是這次突襲趙邑等,都是以坦克搭載步兵在前、然後汽車搭載步兵和牽引火炮跟進。這根本不是真正的機械化。 機械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必須採用履帶方式進行機動。這也就意味著步兵和炮兵必須在履帶上,而且要有裝甲提供保護。 當時各國不是沒有裝甲車,而是裝甲車都採取了半履帶半輪式為主,這讓其無法真正跟上坦克的前進速度。 有鑑於此,劉子龍早就命令坦克工廠及裝甲兵科研部門,以現有坦克底盤為基礎,研製裝甲運輸車輛。但是之前的輕型坦克體積太小,能夠提供的空間和動力都非常有限,無法搭載足夠的步兵跟上坦克的前進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