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一個與會幹部站起來幽幽地說道:“你們鋤奸科,懷疑誰,誰偏偏不跑;跑的都是你們沒列入監視名單的、最信任的……” 一句話如同一粒石子投入水中,一下子引發了所有人的議論。 其實在高壓的敵後戰場,鋤奸的壓力很大,所以難免有很多手段讓大家不滿,有一些冤假錯案也是很正常的。 但這句話成為了導火索,救了宋學飛一命。 宋學飛後來調入主力部隊,擔任團長期間珍惜愛護戰士,因此該團傷亡率很低;後來擔任了首都衛戍區副司令員,足見對他的信任與重用。 趙玉昆的叛變,給根據地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很多重要秘密外洩,很多組織因他的叛變被破獲,很多人員被殺害。 他投靠鬼子後,絲毫不考慮退路,大肆屠戮,製造了多起慘案,其中包括不少普通百姓,把自己徹底推向了與人民的對立面。 放下他不說,我們只談到了鬼子對根據地造成的巨大破壞。另一方面,在根據地廣大居民的層層阻擊、到處打擊下,鬼子也傷亡慘重,進攻力量嚴重受挫。 在此情況下,鬼子從關東軍中增兵了,向冀中增派了第39師團,先後投入總兵力達到了七萬人,與冀中部隊基本相當了。 除了增兵外,腳盆雞也調整了戰術。 鑑於前期快速部隊規模太小、極易遭到自衛軍打擊的情況,腳盆雞調整了兵力部署,以最小為聯隊級的規模進行多路合擊的戰術。 即事先劃定作戰目標,然後兵分幾路、分路合擊。 怎麼樣?是不是看到這裡有點眼熟? 對,這個戰術用《南征北戰》上的一句話說:“分進合擊。” 這個分進合擊可是個老戰術了,漢武帝時候用這戰術打匈奴效果不錯;薩爾滸時候被努爾哈赤來了個“任你幾路來,我只挑一路打。”弄了個全軍覆沒。 不過最為大家熟悉和津津樂道的還是委員長在解放戰爭初期的操作,直接幹成了運輸大隊長。這也就是那個時代,放現在以委員長的才華,幹個快遞公司肯定綽綽有餘。 現在在廣大軍迷的心目中,就該齊頭並進、穩紮穩打。不得不承認,確實這種方法好,圍住堵住,讓對方無法機動,從而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掉。 可是,這需要時間,更需要兵力和物資,所以分進合擊,是絕大多數時候對待游擊戰術的辦法。 而分進合擊,有個非常致命的問題,那就是誰能找到誰! 換而言之,分進合擊時候,戰鬥的最終結果是由情報決定的。你想任他幾路來就挑一路打,說的很輕鬆,你怎麼知道人家從哪裡來的? 努爾哈赤怎麼知道明軍進軍線路的?山東戰場粉碎蔣軍多路進攻怎麼能夠準確抓住對方的?四渡赤水怎麼能夠準確知道敵人的部署的? 這都是因為完全掌握了對方情報。 所以分進合擊沒問題,問題出在了誰能夠掌握對方情報並且隱藏了自己的資訊,誰就能取得先機。 這次鬼子掃蕩初期,能夠給根據地軍民以重創,很大原因就是充分利用了情報上的優勢。(其實真實歷史上的五一大掃蕩也是這個原因) 透過長期偵察,瞭解了根據地各部隊的基本駐防情況,同時充分利用根據地對其他區域情報不瞭解的弱點,從遠處調兵發動長途奔襲,才取得如此戰果。 但是隨著戰鬥時間的加長,戰線的深入,敵我之間的情報能力自然會有所轉化。 一方面,如今敵人已經進入了根據地並大量交戰,所有情況都在根據地軍民的眼中。 另一方面,根據地的部隊都調動起來,進入了運動戰狀態當中。比如之前說過的那個三營,就是迎著敵人的進攻部隊穿插到了敵後去。讓敵人之前已經在地圖上標好的自衛軍各部隊位置,已然失去了意義。 還有個第三方面,也就是劉子龍這方面加強了對腳盆雞的全方位偵察。有了一定的空中優勢,鬼子部隊行軍的情況,大量被偵察機拍攝回來;敵人內部的情報獲取也得到了重點關照;更關鍵的是,根據地深埋地下的飛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些飛線將獲得的鬼子資訊,及時傳遞迴了根據地指揮機關,讓敵人的行蹤無所遁形。 針對這個情況,根據地決定採取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戰術,集中兵力殲滅敵人的一路部隊,從而儘快粉碎鬼子的掃蕩。 經過縝密的偵察,決定集中兵力殲滅其中一路:新到的第39師團233聯隊。 39師團之前一直在南方作戰,這次為了支援華北地區的掃蕩,剛剛調過來。該師團戰場表現一般,而且沒有跟劉子龍部隊交過手,基於一直以來打其他神龍國部隊的經驗,對劉子龍部隊認識不足。 該師團是乙種師團,下面沒有旅團編制,而是直屬三個步兵聯隊及一個野炮聯隊和一個工兵聯隊,兵力總數也就多人。這還是當時的鬼子部隊編制人數,越到後期人數越少,重火力越少。 39師團的三個聯隊,以大約十到十五公里為間隔,齊頭並進,由東南方向向冀中根據地核心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