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8章 虛弱的巨人

遼西走廊,因為其地理特殊性,自古便是兵家爭奪、飽受戰火摧殘之地。 說它非常重要,不僅僅是因為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勢,首先是因為長期歷史積澱。 從今天的灤河流域走向遼河平原,這條依山傍海的通道處在中原農耕文明的北緣(華北平原的東北角),向北翻越燕山山脈與遼西的努魯兒虎山、松嶺、黑山、醫巫閭山等山脈,就進入了內蒙古草原之上,來到了遊牧民族的地盤。 再向東方沿著山海推進,則進入了遼河流域以北的白山黑水地帶,這裡則是東北漁獵文明的發祥地。這三種文明在遼西走廊附近密集分佈,並且相互交錯,從而讓遼西走廊成為了多方勢力角逐的大舞臺。 遼西走廊環山繞海,地形險阻,雖然各方勢力都非常想控制,但是控制成本又極其高昂。 一旦被一方勢力佔據,勢必會引起其他勢力的敵對與抗爭。於是,對這個地區的反覆爭奪,就基本決定了這個地區的歷史發展程序。 因此從先秦時期,燕國就在此用兵,驅逐東胡至鴨綠江邊; 著名的曹操北擊烏桓,也是從這裡路過,在得勝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面對渤海寫下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樣的千古名篇。 遼西走廊不僅僅能夠起到通路的作用,因為它地勢險要、崎嶇縱橫,也能起到防守的作用。 當時稱雄東北的高句麗就是因此,才只能在東北稱王稱霸而無法逐鹿中原。 不過當時的遼西走廊不是如今的山海關到錦州一線的遼西走廊,是因為這些地方大部分時間都被海水侵蝕著,造成這一帶都是沼澤區域,大規模的部隊是難以成建制透過的。 直到女真人完成了對北方的徹底征服,他們從統治、經濟等方面的需求出發,經過了長期的經營,完成了傍海大道的開闢,展現出了通道的雛形。 於是,更大規模的戰爭上演。 明末大明與後金的大淩河之戰、松錦大戰,到了民國時期的兩次直奉戰爭,都發生在這裡。 因此要想進入東北,就必須從這裡透過;而橫亙在遼西走廊上最大的障礙,就是錦城。而自古就有守遼必守薊的說法,所以自華北而北上的劉子龍部隊,想要奪取錦城、打通河西走廊,就必須先奪取薊州。 對於這一點,劉子龍認識非常清楚,鬼子也不是沒有認知的。 然而此時的腳盆雞,已經是馬上就要完蛋的腳盆雞,自身也有難以克服的客觀困難。 他們手頭的關東軍雖然號稱近百萬之眾,但是到了45年夏天,這支曾經強大的軍隊,已經虛弱不堪了。 甚至不是虛弱,而是可以用慘來形容了。 在當時,關東軍從番號上而言,有高達22個師團和8個獨立混成旅團,兵力合計75萬的龐大編制。但是這些師團中,除了從關內派遣軍中借調過來的39、63、117師團有實戰經驗外,剩下的居然全都是當年的新編師團! 單從番號就能看出來這是什麼樣的廢柴師團:一月份編成了122到128師團、後來又相繼編成了135到139師團、148、149師團。 這些師團大多數都是丁種師團,四流部隊。 而原有的主力師團,大部分被調回了本土準備參加本土決戰,少部分被派往了其他戰區。 比如在之前賓城攻堅戰中死守賓城的就是這種部隊,否則也不可能堅持那麼久。 這些新設師團計程車兵,都是45年之後被突擊招入部隊的,沒有經過訓練,不管是戰鬥意志還是軍事素質都下降非常厲害。 這些士兵素質有多差? 如果說一兩年前在華東等地與劉子龍部隊作戰的腳盆雞已經江河日下了,逃跑的、抗命的、甚至有組織投降的層出不窮。那麼如今這些新兵,素質尚不如那些人。 從後來作戰中被俘的俘虜中就可以看到,他們當中幾乎沒有適齡兵役人員。 隨著大量精銳被相繼調走,本土無法補充新兵,關東軍只能就近在本國開拓民中徵調勞動力參軍,比如136-138師團均由本國開拓民中的鄉軍組成,腳盆雞的鄉軍大概等同於我們的後備役人員,但即使是後備役人員,早在太平洋前期20-40歲的丁壯就被調去太平洋,而到了45年的這些鄉軍(後備役)僅有18歲以下還在上學的孩子,以及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士兵素質不行,軍官素質也高不到哪裡去。 這些師團長大多是因為犯錯或者能力實在堪憂而下放到預備役的。 如此素質軍官與士兵,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部隊整體戰鬥力的大幅度下滑。 關東大特演時期,鬼子參謀部指出,1個師團可以對抗1.5個師的毛熊,而這個資料到了1945年,則變成了2個師團的關東軍僅僅能防禦1個師的毛熊。 而對面的毛熊甚至在調侃,1945年的腳盆雞的戰鬥力僅僅為全盛時期的1/3,。 這些人平時都是作為開拓民在地裡幹活和種地,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 所以在的得知大本營將關東軍下轄的唯一精銳12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