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刺史大人話!那正是家父!”。 這下輪到張懿震驚了,皇甫世家可是世代軍人世家啊!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縣人。名將皇甫規之侄,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 再看皇甫規,字威明,安定郡朝那縣人。東漢時期名將、學者,度遼將軍皇甫稜之孫、扶風都尉皇甫旗之子,與張奐、段熲合稱“涼州三明”。 看看吧!他這一家都是什麼人,說一聲大漢第一將門世家,不為過吧。 “哈哈!原來是皇甫賢侄啊!我與你父親,爺爺都見過,你爺爺皇甫節曾任雁門太守”。 這時候皇甫青並沒有說,他是皇甫嵩的義子,沒有意義,還不如多問點事。 “哈哈!小侄見過張伯父,小侄還有一事詢問,我的文學老師蔡邕,你可知道他如今在哪裡嗎?”。 “蔡邕啊!你問別人也許不知道,問我就算問對人了,三年前,蔡邕因為上奏宦官跟婦人干預政事,並彈劾太尉張顥、光祿勳瑋璋、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等人貪贓枉法,被這些人聯手弄進洛陽大牢了,後來流放到我這幷州朔方郡,再後來居住在五原郡安陽縣,九個月後,陛下愛憐蔡邕的才高,正好在第二年大赦,於是赦免蔡邕,准許他返回原籍,蔡邕自從放逐到被赦免,歷時九個月,只是赦免之後,蔡邕並沒有回原籍,而是遠走吳會之地了”。 皇甫青聽完張懿的話,人都懵了,這一折騰上哪去尋琰兒,他並沒有打算從南方起勢,沒道理啊?蔡邕沒道理幹這種作死的事啊。 “張伯父,我老師蔡邕不是個魯莽的人啊!他怎麼會彈劾那麼多位高權重的人?這跟尋死有什麼區別啊”。 這事張懿當初也不解,只是後來見過一次蔡邕後,才從蔡邕那知道了事情的起因。 “賢侄啊!這都是當今陛下的原因,陛下曾招蔡邕入朝詢問:近來災異變故的發生,不知是什麼罪咎引起的。朕心裡害怕。訪問群公卿士,想聽到一些忠言,他們都守口如瓶,不肯盡心。因為你經學功底深厚,所以朕特地問你,你應該闡明得失,指出為政的要點,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懷疑恐懼”。 “結果我老師就上奏彈劾了?”。 “是!而且彈劾之事還洩露了,才導致被彈劾之人聯手陷害他,甚至連蔡邕的叔父,衛尉蔡質都被連累了,本來是要殺全家的,得虧了一箇中常侍呂強憐憫蔡邕無辜,於是替他向陛下求情,陛下也想起了蔡邕之前奏章的話,覺得蔡邕是有才華的,死了可惜,於是下詔將他免死,與家屬被流放至朔方郡”。 當張懿講到漢帝劉宏要殺蔡邕全家時,皇甫青驚出了一頭冷汗,之後就是憤怒,看來當今皇帝是真的昏庸無能,沒救了,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取而代之了,我要做這三國第一悍匪,搶你劉室王朝。 只是他還不知道,他的身體裡也流淌著劉氏血脈,此時的皇甫青已經沒有心思在幷州逗留了,他要趕緊發展勢力,爭取趁三年後黃巾起義時,他好一飛沖天。在此期間他還要去尋找蔡琰,想到這裡他一刻也等不得了,立馬起身向幷州刺史張懿告辭: “多謝伯父告訴我這些,小侄叨擾已久,該告辭了”。 “賢侄,不多住些時日了嗎?”。 “不了!離家已久,思家心切,還望伯父體諒”。 見皇甫青如此說,幷州刺史張懿也不挽留了。 “那賢侄一路保重,到家之後替我向義真賢弟問好”。 “小侄一定帶到,就在此拜別張伯父了”。 在張懿微笑起身的目送中,皇甫青帶著趙雲,離開了幷州刺史府,卻不知他們這一別,就是生離死別,見完了他們人生中的最後一面。 在刺史府內,趙雲全程只是在進門時說了一句話,之後再也沒吭聲,不是他不說,是他知道自己的位置,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說什麼話,他都有分寸。 再一個趙雲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在與官身士族之人打交道上,跟皇甫青還是有區別的,特別是在張懿知道皇甫青是皇甫嵩的孩子之後,更是顯得熱情,從張懿全程沒問趙雲就可以看得出來,古時的門第之見是刻在骨子裡的,無關善良與否。 二人出的刺史府後,先去採購了一番乾糧,水源,換洗的衣物,然後直接出了晉陽北城門,直奔幷州東北部的幽州而去。 跟在皇甫青身後的趙雲,感受到了他情緒的變化,不由得問道: “青哥!我們去哪?”。 “去雁門郡,然後再去幽州,找幾個人,然後咱們去青州”。 趙雲見皇甫青只說找人,卻沒說找誰,於是他也沒問,只是默默的縱馬跟在皇甫青身後。 由於二人坐下,皆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神駒,一日後,二人來到了雁門郡。只是剛入雁門郡地界,二人就遇上了一夥土匪,準確的說是一夥約莫五十來人的土匪,在圍攻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那少年國字臉,頗有一副少年老成樣,給人的感覺很穩重。 只見那少年在土匪包圍圈中,輾轉騰挪,時不時的用他手中的長槍刺倒一人,遠處策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