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刀兒接到王君臨的王旨之後,才明白杜小風闖了天大的禍。
所以,他被王君臨罷免了鋼刀營主將之位,不管是面上還是心中都不敢有半點怨言。
畢竟,他雖然不是主將了,但這不影響他統領鋼刀營的人馬打仗,而只要他暫代這主將之位,再立下功勞就遲早會轉正不是。
同時,魏刀兒在第一時間將當時參與滅殺火家滿門的將士全部編入了敢死隊,在當天便讓去爬雲梯攻打廬江郡城。
而且在得知那火懷明如今正在做的事情之後,魏刀兒更是明白自己打下淮南這兩郡的功勞算是沒了,甚至還不能抵消這次過錯。
所以,在接下來攻打廬江郡城中,魏刀兒更加賣力。
而負責攻打北城和西城的李子通同樣急於立下大功,以得到王君臨的重視,畢竟他已經聽說了,王君臨馬上要立國稱帝了,可是自己還沒有被王君臨接見過。所以,他也是卯足了勁的攻城。
這樣一來,這廬江城堅持了七天時間,便被攻破了。
杜伏威當場戰死,守軍八萬死傷約一半,剩下的全部投降了。
同一時間,川蜀一地的徐世績、陳咬金率領瓦崗營和黃少秋率領的海豹營,將川蜀南邊三個郡也從蕭銃的手中奪了過來,將梁軍殺的殺,驅趕的驅趕。
至此,整個長江以北,除了李世民的關中和洛陽一帶之外,已經全部是王君臨的地盤。
而按照計劃,立國稱帝也終於提到日程上來了。
這一方面是因為時機已經成熟,下面地盤越來越大,攤子太大,軍隊越來越多,再不立國不利於體制機構的高效運轉。
另一方面,王君臨稱了帝,他下面的文武官員們才能正式封官、封爵、立勳,這有利於穩定人心。
當然,這也與李世民那邊已經傳來要立國稱帝的訊息也有關係。
立國稱帝的事情提上議程之後,杜如晦、房玄齡、魏徵、裴世矩、虞世基等文官便跟打了雞血似的動了起來。
首要之事,就是定京都所在。
范陽郡雖然是遠東軍的發家之處,但放眼整個天下還是偏僻了一些,不管從地理位置,還是歷史底蘊,亦或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來說,都不適合立為京都。
而天下間最適合京都所在的長安和洛陽又恰好在李世民的手中,不得不說,冥冥之中好像李世民真的是真命天子似的。
最後,幾個文臣商量了好些天,認為只有揚州勉強能夠暫時作為京都所在。
首先,揚州本來就被稱為江都,是原大隋朝的陪都,甚至因為楊廣南下江南之後,一直是當成京都的,皇宮、朝廷官衙宅子,乃至大臣的府邸都是現成的。
其次,揚州是當世經濟文化的中心,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口豐富,且人口眾多。
第三,揚州因為挨著長江和大運河,是南來北往交通樞紐所在,而遠東軍水師龐大,戰艦無數,關鍵時刻走水路可以極快的調兵遣將,將部隊投送過去,非常有利於眼下爭奪天下的局面。
最後,便是因為遠東軍眼下主要對手———位於江南的梁國。接下來,遠東軍勢必要動用大批軍隊伐梁,朝廷中樞若是距離太遠,比如在范陽郡,這一來一回,即使軍情府有飛鷹用來傳信,但也非常不利於指揮和控場。
畢竟兵貴神速不是。
而揚州就不一樣了,就眼下來說,幾乎已經是前線了。
當然,若是換成其他皇帝和臣子們肯定會擔心京都太過靠近前線戰場,不利於國本穩固。
可是,不管是對王君臨,還是對遠東軍來說,都強勢得一塌糊塗,不光是王君臨從來不擔心這一點,即使是他麾下的文武官員也從來沒有人有過這方面的擔心。
不過,自從王君臨將立國稱帝的事情提上日程之後,他麾下重要人物這些日子便變得異常繁忙。
可以說,遠東軍相關衙門和官吏已經全力運作,整個統治機器都隆隆開動起來,著手準備建國大事。
即使是這幾年一直以來比較清閒的王君臨也忙得昏天黑地,光是學習一些帝王禮儀,從穿衣到坐姿等言行舉止,這其中的講究太多了。
沒辦法,古代結個婚都有一堆的規矩禮節,放在後世估計能夠把人煩死。
更何況立國稱帝這等大事,而且這種事情就跟新郎官一樣,絕不可能讓其他人替王君臨去做,畢竟要當皇帝的是他。
當然,王君臨也可以不用去理會,也沒有人敢不聽他的話,強行逼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