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倭國是個大問題。如今的船隻可經不起大海的風浪。
“我們可以自己造船。”圓安道。他可是知道和尚們多有錢,只要能夠拿出十分之一的錢財就能夠造出五艘鄭和下西洋時的寶船,也難怪皇帝要打和尚們的主意。
圓安說著又拿出了造船的圖紙,可見這傢伙早有準備。
“這是我從一位造船世家的傳人手中得到的圖紙。按照這張圖紙製造出來的寶船,能夠帶人平安渡海,不懼任何風浪。”
眾僧人看著圓安手中的圖紙,再轉頭看向身邊的同伴們,交換眼神,最終棲元寺的主持開口:“我們先製造一艘寶船,先去一批人去扶桑建立基地,看那邊的實際情況再說。”
眾僧人點頭。
圓安不擔心這些僧人會不去扶桑,那個地方可是非常信奉佛教的,僧人們肯定會覺得那裡是個好地方。扶桑的人民們啊,多學點兒佛法吧!多知道因果報應,以後不要再做侵略別的國家的惡行。
是人都是會偏心的,包括圓安這個外星人。誰叫他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在種花國境內呢!她當然偏心種花國了。
棲元寺的支援就相當於南朝佛門的老大了,他發了話,其他人自然沒有異議。“南朝四百八十寺”,每個寺廟都拿出了一部分的錢財僱人製做海船。清源寺雖然小,也拿出了不匪的財物。當然,他們沒有多少錢,便用糧食代替金錢。清源寺如今最多的就是糧食。寺裡的人每天三頓吃乾的,一年的糧食都吃不完,有不少剩餘。
圓安和圓觀忙碌起來,教授各寺院派出的和尚們學習倭國的語言。空遠和空行也加入了學習當中,兩個人對於倭國那邊是好奇的,他們想著親眼去那邊看看,去那邊傳揚佛法。
南朝的皇帝聽說了和尚們的動作,難免地升起了警惕,派人去查探和尚們的目的。再得到了和尚們獻上的海船圖紙以及聽說和尚們是造船去海外別的國家傳揚佛法後,非常支援和尚們的行動,甚至派了工匠們去幫助和尚們造船。原本一年時間才能夠製做好的大船,用了一半的時間就製做好了。
兩千個和尚乘坐上大船。這兩千個和尚只能夠,有一半是從北朝寺廟南下的和尚,他們不甘心“寄人籬下”,想要去新的地方重新開始,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事業。另外一半是年紀較輕的僧兵,負責保護那些大師們。空行也在船上,為了保護他,圓安與圓觀也上了船,同時圓照也跟在空行身邊。這個孩子是空行一手照顧長大的,與空行的感情非常深,自然不願意跟空行分開。
除了和尚們的大船,南朝也製造了一艘寶船,船上坐著朝廷的使臣和官兵。自從知道海外有一個國家,南朝的皇帝和大臣們就對那個國家上了心。至於他們要去扶桑國幹什麼,圓安表示不清楚不明白,不關他們的事兒。
扶桑國的百姓比中原的百姓過得更苦,這卻是最方便和尚們傳揚佛法,收穫百姓們的信仰,而佛家的理念很適合貴族階層,這使得佛家在倭國的傳教非常順利。一座座寺廟在倭國修建起來,貴族和百姓們虔誠地供奉寺廟。僧人們開心啊,這個國家的人比起中原的百姓們更加虔誠,他們覺得找到了佛家的樂土,都不願意離開了。
僧人們感念百姓們的心誠與付出,投桃報李,將紅薯推廣了出去。他們還是有所保留,沒有將玉米和土豆推出去。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剛剛來到這個國家,還是要留一手才行。
紅薯的高產量讓常年餓肚子的倭國百姓終於體會到了吃飽飯的幸福,他們感激佛祖感激僧人們,更加虔誠地信奉佛祖信奉僧人們。僧人們在扶桑國徹底站穩了腳跟。訊息傳回中原,中原的僧人們高興萬分,越來越多的僧人跟著海船前往扶桑國。扶桑國開始全民信奉佛教,這個國家逐漸發展成為類似於天竺的第二個佛國。
圓安和圓觀陪著空行在扶桑國待了五年,建立起了扶桑國的清源寺。回到中原後,空遠大師堯將清源寺主持的位置傳給圓安,但被圓安拒絕了。他只是一個喝酒吃肉的假和尚,可沒有那麼大的臉面繼承一個寺廟。
空遠大師只得將主持的位置傳給圓清帶著玄寂前往扶桑國,根據圓蘊傳回來的資訊得知,空遠大師在倭國的貴族中非常受追捧,常常應貴族們的邀請開壇講法,是貴族們心中的高僧中的高僧。
圓安和圓觀掛靠在清源寺,但大多數時間都在外面遊蕩。這一世兩個人比前面幾世更加瀟灑。兩個人後來又去了扶桑國,在扶桑國內遊歷,瞭解這個國家的風俗文化。等回了現代,他們足可以冒充扶桑國古文化風俗研究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