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單章 銀子與人的背景

囉嗦兩句,與朋友們解釋一下背景、人設基礎。 一是書中銀子數量和明末經濟大背景,二是寧遠伯李成梁的爭議和遼東‘固有印象’。 1 朋友們不用懷疑大明權貴的銀子數量,明朝的窮鬼是‘朝廷’,不是明人。國家財政崩潰是朝政問題,不是皇家財政崩潰。 不算中原本來的金銀,明末清初海外流入中原二十億兩白銀,對,您沒看錯,是二十億…億…億。 16世紀末、17世紀初,明朝土地兼併突然進入高潮,有一個很重要的外部原因:全球商貿停滯。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明朝的閉關鎖國是個‘假口號’,不說成祖下西洋的壯舉,從憲宗孝宗起,片板不得下海,就變成了角落裡的‘老朱遺命’。 武宗朝海貿已公開化,朱厚照允許葡萄牙人在沿海交易(小佛郎機人,他們開闢了遠東商業航線),但嘉靖朝把倭寇引來了,打敗倭寇以後,到隆慶朝,朱明中樞已明白海貿不可避免。 ‘隆慶開海’是隆慶皇帝最大的歷史功績,明朝在泉州和定海正式設立兩個市舶司,允許商人繳稅出海。 但萬里海疆,兩個市舶司怎麼能管住,萬曆朝士紳豪商吃的滿嘴流油,交易量急速膨脹,海貿避開朝廷,蓬勃發展。 自正德朝葡萄牙人開闢遠東航線,一百二十年來,大明朝只賣不買,純粹的貿易順差。 瓷器、茶葉、絲綢遠銷兩洋,歐羅巴從美洲搶到的白銀、倭國銀礦冶煉的白銀齊齊流入中原。 還不止貨物貿易,因歐羅巴和明朝懸殊的金銀兌換比(明朝1:8~10歐羅巴1:12~15),每年都有‘銀船’帶幾百萬兩銀子從歐洲遠洋九萬里,到沿海兌換黃金,掏空大明朝黃金。 可惜銀子在士紳豪商手中,與朝廷毛關係都沒有。 這種畸形的、與朝廷‘無關’的、純出口貿易模式,在明末短短三十年間,遭到毀滅性的猛烈反噬。 因為…‘客戶’同時沒了,交易量銳減、銳減、再銳減。 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倭國江戶幕府開始嚴格執行閉關鎖國政策,不允許商船隨便進入倭國。 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歐洲爆發三十年宗教戰爭,整個歐羅巴亂成一鍋粥,金銀全部投入戰爭。 明朝太倒黴了,同時失去唯二的對外貿易大戶,江南海量的紡織品賣不出去,士紳豪商手裡堆積海量的銀子無法投入生產和僱工週轉。 結局如何,我們現在任何一人都能想象,銀子湧向土地,手工業凋敝,物價飆升,惡性迴圈,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若說明亡於財政崩潰,外部原因至少佔三成,百年來流入中原的銀子,把老朱設計的定額繳稅模式徹底摧毀,這才有了教科書中‘明末出現資本萌芽’的論據。 “定額繳稅”,是老朱在定鼎天下、丈量土地後,按土地數量給每地稅賦定額,但這個定額永遠無法收齊,有計程車紳免稅、賜藩王權貴免稅、受災免稅、受災減產…二百年來繳稅土地越來越少。 好多人可能不知道,明朝才是律法確定的‘永不加賦’王朝,且為了鼓勵開墾,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宣佈新開田地不計入稅賦。 牛不牛筆? 很牛筆,但逐漸也變成了空喊。 稅賦主體架構沒有絲毫變通,積難重返,說垮就垮。 2 說說李成梁。 因幾位大佬的幾本暢銷書,九成網文采用相同人設,李成梁在正史以外,完全變成努爾哈赤的‘教父’形象。 歷史中李成梁是張居正的人、是楚黨盟友,書中李成梁採用的是正史人設,與很多網文略有區別。 且因為李成梁弟弟和侄兒降清,讀者難免對李成梁曾孫李尊祖帶‘固有印象’,選擇性忽視李家直系後裔、無兵無權的末代寧遠伯血戰農民軍,是勳貴少有的殉節殉國將門(很少有人提吧?)。 拋開李成梁與努爾哈赤的私人交集,與大家談談軍事角度的李成梁,以及他‘爭議’來源,藉此說明一下遼東當時的民情。 萬曆朝前期,張居正專注財政改革,邊鎮採取西守東攻戰略,但朝廷沒有錢糧支援遼東對圖們汗的抵禦反擊作戰,於是張居正抖了個機靈,給予李家充分信任(政治盟友),不允許任何人干涉他指揮,讓他‘自決賞賜’。 李成梁沒有賞銀,把于謙曾經用過的策略逆轉:官田全都分給邊軍。 簡單的一招解決了錢糧問題,誕生了明朝最大的軍閥集團,影響整個史冊走向。 李成梁在缺糧缺餉的情況下,力抗韃靼人二十萬大軍三十年,一人戰功賽過滿朝勳貴。 李家萬餘精銳家丁,帶遼東邊軍,把二十萬韃靼人左右揉搓、最終打的分崩離析。 到萬曆二十年後,年年入關、劫掠成性的韃靼人已不敢輕捋虎鬚。 此人作戰勇猛、部將悍勇、戰場智慧卓越。 他是明成祖之後,唯一可以縱橫千里草原的將軍。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