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7章 皇帝,怎麼當(下)

御史的‘巡迴功績’在如今專業人員眼裡非常具有史料價值)

2朱小四上位後,搞了個內閣,讓文官抱團了,下來仁宣過度。

為什麼說土木堡是一個分界線,深層原因是三十萬明軍主將是皇帝,副將是勳貴,文官被排除核心武權之外。

英宗把帶兵的勳貴都搞死了,張輔當時就死於土木堡,土木堡之後,全國的兵權到了兵部手裡。

3注意,是兵部,是被排擠在武權外的兵部(那時候兵部實際履職就是個後勤部門),兵部尚書于謙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援,理論上大夥不是支援他,是支援‘兵部尚書’。

這麼說是不是容易理解?于謙以兵部尚書領天下兵權,勳貴、將領、武卒全部俯首聽令,實現了完整的、絕對的、短暫的以文御武。

4再注意,這是短期現象,只是一個‘先例’,英宗復辟之後,勳貴奪回了五軍都督府,但是呢,封建社會,對以文御武影響的根源始終還是皇帝,是皇帝在放棄武權,因為他不“親征”了,皇帝不作戰,勳貴就做不了副將,讓勳貴去做主將,巡撫總督就全變成了副職(因為勳貴超品),這是文官難以接受的現象,大夥一起避免出現難堪。。

,!

5接下來磨磨蹭蹭,到武宗朱厚照,哇靠,這是一個牛的,勳貴突然插上了翅膀,武權突然翻身了。。咳。。所以他嘎了。。又是一個短暫的混亂。。

6世宗朝,就是嘉靖皇帝,嘉靖中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文武非常‘和諧’,因為國難當前,南倭北虜十幾年,文官在抗倭,勳貴在驅韃,大家都是功臣,核心勳貴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將領(被文官的史書刻意忽略了),這期間大夥共享武權,公侯很多都在九邊外鎮。

如成國公朱希忠、定國公徐文壁、鎮遠侯顧寰,都是當世名將,他們領的兵遠遠比戚繼光俞大遒多(就是那重建的巔峰期京營,那時候三十萬京營,其中超過十五萬常備騎軍,想想都養不起)。

7嘉靖皇帝之前,以文御武,或者文武制衡,都是動態出現的,誰強誰就牛。

土木堡之前大夥涇渭分明,之後也就武宗朝蹦躂了一下,其他時間,說實話,文官佔據上風,以至於形成了一種輿論假象。。。

請您再次注意,這個‘上風’,不是御服、降服,是‘養服、收買’了,文官把勳貴高高架起,變態的人身安全,加上免稅身份,勳貴家家富可敵國,自然會妥協,所以這期間的勳貴不是實質上落了下風,而是‘閉嘴’了。

8真正把以文御武定為國策的其實是萬曆皇帝,已經是明朝中後期了,原因是楊鎬在朝鮮的糟糕表現。

9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援朝之役經過兩個階段。第一次李如松勝利的太快,後來他撤回來了,留下陸海一堆總兵,這時候豐臣秀吉抓住明朝各部互不隸屬,以及文官無法節制全域性的漏洞,全面出擊,讓明軍死傷慘重,楊鎬就是那個反面教材。

10煌煌天朝被‘鬼’咬了一口,萬曆皇帝大怒,怒罵將領草包,怒罵經略軟蛋。(萬曆二十五年,那時候他還真的沒吃過大敗仗)

由此皇帝下令大明朝以後戰區將領悉數聽從‘總覽全域性’的欽差指揮(巡按、巡撫、總督、經略都是欽差性質)、分路將領必須聽從‘欽差屬官’指揮(就是那些御史、督戰官、兵備道)。

從此以後,以文御武成為白紙黑字的國策,七品文官挺起肚腩吆喝一品都督成為常態。

這就是明朝歷經二百年權力博弈,最後以文御武的形成過程,它不是一開始就出現的,也不是一下形成的,而是經歷了長時間的動態起伏博弈。

後人見到的各種實錄史料,文官來源佔據了九成以上,‘語氣’當然是文臣的視角,其實我們也被當時的輿論假象誤導了。

:()大明捉鬼記:明朝那些魑魅魍魎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