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章 閒扯小說博弈邏輯,皇城守衛:明朝武權制衡最複雜的體現

主角的官職很特殊,掌印京衛指揮使司。 前面說過京衛指揮使司的特殊性,但沒有全說,怕把大夥搞迷糊,這裡有必要重新說一下明朝武權的複雜制衡,否則接下來恐怕難以意會到主角的‘權力’。 咱們先說大區別,明朝的邊軍是軍戶,直屬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它的上級是五軍都督府。 但他們不是戰兵,營兵才是戰兵,營兵是民籍,作戰完回鄉還是民,總兵是臨時‘統領’他們,而不是‘管理’他們。 營兵歸屬於兵部,由兵部直接發餉。 邊鎮負責人的正式官職是都指揮使,但是…他若只有這個官職,是無法作戰的,只能鎮守,只能屯田。 明朝後期,都指揮使都有‘總兵’稱號,這是個無品階的封號,有這個稱號才能統領營兵,形成定例之後,都司府慢慢又被稱作總兵衙門。 這就是以文御武的基礎,武將是武職,無法直接統領營兵,所以他們很容易被巡撫、經略、總督駕馭(行使中樞權力,自然包括兵部)。 前面說過,五軍都督府最重要的權力就是‘認證’武將,這就是雙方的制衡。 一個邊鎮的兵,裡面既有屬於五軍都督府的邊軍,也有屬於兵部的戰兵,雙方同時領導,完成制衡。 明白這個道理,再說京衛指揮使司就簡單了。 有的資料說京衛與五城兵馬司駐守京城城門城牆、有的說京衛皇城輪值、有的說在為上林苑監的皇田屯田、有的說協守邊牆,其實都沒說‘全’。 它比邊鎮多一個上級衙門(皇帝),京衛指揮使司下的兵馬,屯田的兵屬於五軍都督府(類同邊軍),守衛皇城的兵屬於兵部(類同營兵),但守衛皇城就得接受皇帝統領,於是比邊鎮多一個‘上級’。 皇帝在權力制衡中不能作為個體來看待,得把他當作一個‘衙門’,所以京衛也有親軍性質。 京衛指揮司特殊的地方在於,守衛皇城的兵也是軍戶,比起營兵,他們有明確的直屬上級衙門,兵部統領他們需要經過京衛正衙,無法直接統領。 這個衙門有明確的正衙,有主官,但它卻並不‘一塊辦公’,在皇城、內城、京郊至少有三個屬衙,比正衙規模還大。 對不起,咱們還得先說京城兵馬的區別。 1、五城兵馬司,東西南北中五個衙門,他們是平級,直屬於兵部,負責守衛京城城門和治安。 2、京營,它的本質是營兵、戰兵,國防軍,只不過後來明朝皇帝把他們當邊軍使喚,其實他們一直是‘民’。 3、親軍,就是錦衣衛了,包括皇帝儀仗。 4、禁衛,負責守衛禁宮的八千人,它的編制很小、很固定,但禁衛都是‘將二代’,既不是民、也不是兵,是預備官。 禁衛屬於皇帝私兵,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能插手,禁衛提督只是‘保鏢頭領’,他們沒有上級衙門,只有皇帝一個領導。 5、內衛,就是御馬監和淨軍,這個好理解,是歸內廷節制,守衛皇城、禁宮的兵馬。注意,它的上級是內廷,不是皇帝,比禁衛‘低一檔’。 6、皇城守衛,這是一個統稱,雖然有衙門、有主官,卻不是一個‘編制’,它的上級是皇帝,帶的全部是‘別衙’的兵,並沒有自己的常規兵馬。 皇城守衛的組成是京營、御馬監、京衛、親軍,由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共同節制。 7、京衛,怎麼解釋這個稱呼呢?往下看。 籠統說,京衛什麼都得幹,包括皇帝儀仗的旗手衛(很多史料是混亂的,您不用爭),包括京衛武學也得它來負責教學。 因為京衛的超大規模、業務多樣,就出現了一個特殊現象,明朝大多時候空缺京衛掌印官,就算有,也是一個虛銜的左都督,但他的‘名義’下屬卻有伯爵、甚至是侯爵(這些勳貴提督守衛皇城的京衛,不涉及正衙軍務),屬衙還有兵部指派的贊畫官、督糧官、督餉官,更有都察院的駐衙御史。 所以京衛掌印官經常被‘以下犯上’、或者被‘直接跳過架空’,更像是一個跑腿的後勤官伺候一群爹,哪兒都得他配合。 那為何要把京衛搞得如此混亂呢? 核心原因只有一個:為了皇帝安全(多一道制衡就多一份安全)。 守衛皇帝的禁衛和皇城守衛,輪值非常嚴格。 禁衛與淨軍一起守衛禁宮,他們輪值的時候,輪值提督(所有武勳公侯伯爵值班)會監督他們抽籤,不僅每天的崗位不一樣,每一班都不同,他們上值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去哪裡輪值。 皇城守衛也得抽籤,輪值提督官、監督官更多(監督官與總理官一樣,這是明朝特有的正式官職),他們也是公侯伯爵武勳,但這些勳貴不屬於五軍都督府節制,而是直屬於皇帝。 皇城守衛提督衙門屬於皇帝,皇帝哪會去管他們,於是,內廷、五軍都督府、京衛、親軍因為有本部兵馬歸皇城守衛衙門節制,他們就代替皇帝節制皇城守衛衙門,名義上也就有了很多武勳成為下屬。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