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客們說得熱鬧,周遭的一些學子們也聽到了,神情古怪地交換著眼神。
一個形容儒雅的青衣學子低聲道:“難道那些百姓說的是真的?皇后真的是……”天生鳳命?!
其他幾個學子也都有幾分不敢置信。
“但確實是皇后先料知地龍翻身之事……”另一個相貌平凡的藍衣學子喃喃道。
說話間,他們的表情更微妙了,默默地喝著茶。
子不語怪力亂神。
他們這些讀書人多不信鬼神之說,可是此時此刻,他們堅持多年的信念卻動搖了。
另一個靛衣學子慷慨激昂地說道:“不管怎麼樣,皇后娘娘深明大義,胸懷寬廣,心中自有乾坤,一登後位就肅腐敗,安民心,絕對是賢后!”
“一代賢后足以名留青史!”
其他學子們深以為然,紛紛附和。
周圍的不少百姓以前都覺得這些個讀書人說話都文縐縐的,不容易懂,現在聽著卻覺得他們說的話就是漂亮好聽,也都湊過來與他們搭話。
茶客們越說越熱鬧,就差把端木緋說成了九天玄女下凡塵。
不止是這些茶樓酒樓,還有市井坊間、街頭巷尾也都在讚頌皇后的種種事蹟。
很快,就有百姓自發地在家中給皇后立了長生牌位,而且還日日上香,求皇后長命百歲的,更有人自發地呼朋喚友一起去宮門前給皇后磕頭。
那些學子與文人墨士們也紛紛寫文賦詩,讚揚皇后,一浪還比一浪高,對於曾經的那些個質疑皇后是不是妖孽的聲音,早已經被徹底地壓了下去。
大盛百餘年來,還從來沒有一位皇后如此得民心,如此得到天下學子的擁護!
對於這些,端木憲是看在眼裡,聽在耳裡,放在心裡。
他當然也是高興的,覺得自家小孫女果然不同凡想。
高興歸高興,端木憲還得為懷州地震的事忙碌。
這次懷州地震對於南境也有些許影響,南境與懷州的邊界一帶也有些許餘震,但是因為防備得當,沒有什麼人員傷亡。
最大的損失大概是滇州滄瀾城的堤壩因為這次地震出現了一道裂痕。
這道堤壩是五年前修建的堤壩,彼時端木憲就是戶部尚書,自然知道朝廷那個時候足足撥了一百萬兩下去。
它本不該壞得那麼快,因此現任的滇州布政使上折時也呈明瞭原因,當年朝廷是撥下了一百萬兩白銀,但是,彼時朝堂上因為廢帝慕建銘的縱容貪腐嚴重,這一百萬兩白銀層層盤剝,到了滄瀾城知縣手裡時,只剩下了不到二十萬兩。
當年的那位王知縣也是個貪的,又昧下了幾萬兩,這堤壩是偷工減料,簡直與紙造的無異,能撐這麼多年沒塌已經是因為滇州一帶少災害。
然而,此前滇州多年戰亂,那些該為此負責的大盛官員死的死,黜的黜,現在想要問罪也無人可責,端木憲能做的就是儘快撥款下去,重新修建堤壩。
幸好最近國庫剛有了一筆“贖身銀”入賬,戶部立刻就從國庫撥了款,慕炎下令命滇州布政使親自負責修壩事宜。
朝廷對地震的相關事宜處置得當,將大盛、還有百姓的損失都降到了最低,在士林和百姓中,皆是一片誇讚之聲。
整個大盛一片欣欣向榮的趨勢,每個人都對大盛的未來滿懷憧憬。
八月初一,恩科會試開了。
當天,舉子們進入了貢院考場。
三天後,會試放榜,端木珩為甲榜第九名,整個端木府都為了這個喜訊而變得喜氣洋洋,門房更是放了足足三大串的爆竹,引來不少路人看熱鬧,就算不問也能猜到是沐國公府有人高中了!
當天,端木緋也回了沐國公府給端木珩道賀。
端木憲自是喜不自勝,表現得比端木珩還要高興,當日就下令給府中的下人們加菜,再加一個月的月俸,還有今秋每人都多加作一身新衣裳。
端木憲沒有大辦慶功宴,只是一家人在吃了頓小宴,小小地慶祝了一番。
而接下來,端木珩就要為殿試做準備了。
端木珩打算再去考庶吉士,在翰林院待上三年,對於長孫的這個決定,端木憲也是毫無意見。
一家人熱熱鬧鬧地一起吃了飯,端木緋還心情頗好地小酌了兩杯,然後由著端木紜和小八哥親自送她到了儀門處。
遠遠地,就看到一個著青蓮色錦袍的青年站在一輛馬車旁,笑吟吟地看著姐妹倆。
夕陽的餘暉在青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