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天蓋地的負面評價讓人措手不及,似乎一夜之間,原本對於史上最年輕MVP的評價都顛倒了一般。
什麼球隊毒瘤、資料刷子、常規賽超巨之類說法,瞬間佔領了好幾家媒體的頭條。
魔術不是沒在季後賽輸過球,看過G1比賽的傢伙,也不會把魔術隊輸球的責任全部歸結到囧基的頭上。
發生這種情況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季勇的存在顛覆了NBA統治秩序。在他之前,還沒有一個如此出色的亞裔球員能夠成為聯盟的招牌級球星。
在這個被黑人統治的聯盟中,季勇的存在本身就算得上異類。
偏偏這個異類進入NBA才兩年,就拿到了大部分球員一輩子都拿不到的榮譽,所以只要他所在的球隊出現一點偏差或失誤,立刻就會有人站出來落井下石。
不招人嫉是庸才,眼看著一個黃種人就要登頂聯盟第一人,有的是潛在的種族主義者對此憤恨不已。
種族歧視從來不是簡單的當面咒罵,它深深的刻入了米國人生活、工作當中的。
你是亞裔,你的工資待遇就有可能比白人、黑人甚至墨西哥人少。
你是亞裔,你的進入名校的分數線就要比其他人種高。
你是亞裔,你被白人種族歧視了,往往連申訴的地方都沒有。
……
客觀的說,要是一個黑人球員拿下了最年輕MVP的獎項,就算他在東決首戰沒能帶隊贏球,等待他的,也決不會是各種莫名其妙的質疑。
季勇本人倒是心態良好,輸了球就怨天尤人,懟天懟地懟空氣,顯然不是他的風格。
更何況,身為聯盟巨星,就要有聯盟巨星的覺悟。
就好像對科比、詹姆斯這類球員的標準不可能向一般角色球員看齊一樣。
對不起,聯盟已經把你捧到了歷史級超巨的地位,那麼率隊贏球就是你的本職工作,贏不了你就要擔責。
真正的強者在接受恭維的同時,也要承受住非議和指責,更何況此時的局勢還遠沒到達不可挽回的地步。
魔術的內部會議是理所應當要召開的。
但這一次,參加會議的人員被縮小到了教練組和季勇、霍華德兩位球隊核心以內,其他人並沒有被招來參加會議。
在例行的觀看比賽錄影之後,斯坦-范甘迪當著與會人員的面,提出三個議題:
一、是否改變球隊先發或輪換陣容?
二、在繼續死抓防守的同時,下一場在進攻端是要以內為主,還是以外為主?
三、在之後的比賽中,霍華德再次遭遇砍霍戰術的時,球隊應採取怎樣的措施?
首先被討論的,是球隊先發陣容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無論是教練組,還是季勇、霍華德的意見都很一致,那就是不需要做出任何改變。
而在輪換陣容的選擇上,現場就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一類自然是堅定的認為不需要做任何改變,偶爾的輸球,不應該讓魔術自亂陣腳;而另一類則旗幟鮮明的提出,要換人。
具體的方案就是用布蘭登-巴斯換下傑森-威廉姆斯,增加內線的防守強度。
衛冕冠軍在夏天的引援太過成功,以至於在多個位置上出現了球員剩餘或者不平衡的情況。
一號位上有季勇、尼爾森、傑森-威廉姆斯,四號位上又有拉沙德-劉易斯、萊安-安德森、布蘭登-巴斯,單從人員配置上的確有些難以取捨。
由於萊恩-安德森在賽季中表現神勇,所以魔術反而是把奧蒂斯-史密斯用中產合同挖來的布蘭登-巴斯放在了12人大名單之外。
巴斯沒有遠投能力,而魔術的四號位配置是以三分能力為戰術構架的,所以安德森成為4號位的第一輪換,也漸漸在賽季中、後段變得明朗化。
但季後賽不是常規賽,防守永遠是第一位的。
就好像玩了上千把的農藥玩家至少都會明白一個道理——“活著才有輸出”,防守就是季後賽球隊的生存根基。
季勇此時說道:“J-WILL(傑森-威廉姆斯外號)是個不錯的後衛,但我們此時更需要內線的防守深度。
拉希德-華萊士上一場投中了不少三分,G2我們不能像G1那樣,給他太多的出手空間。”
球隊領袖的話可謂一錘定音,隨後斯坦-范甘迪也附議這個說法。
大夥一致決定,在會議結束之後,將由球隊第一助教——史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