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章 意外而來的傑作

第二天又來到誠和樓,百年老字號藏龍臥虎,肯定有高人,正好來偷師。

“這是王師傅,四十年鏨活老藝人!”

陳長青帶著魯善工來到工作間,十幾個師傅在埋頭苦幹,全神貫注在手上作品。魯善工暗自點頭,誠和樓百年屹立不倒,全靠高超的純手工傳承至今。

王師傅抬起頭,給魯善工點頭致意,然後繼續手裡的活。陳長青笑道:“他是平遙刻銅的第三代傳承人,家傳手藝,祖祖輩輩都是吃這碗飯。”

“王氏平遙刻銅第一代,始於師承張樾丞的曾祖父王文魁。張樾丞是民國初期刻銅的名家,堪稱刻銅聖手。”

“主要是以文房案頭文具為主,一般有銅墨盒、銅鎮尺、鎮紙等。最常刻的就是銅墨盒,方寸之間,盡顯雅趣。”

說完從櫃子裡拿出一個銅鏨,展示道:“齊白石的頭像,老人的髮絲和鬍鬚根根分明,仙風道骨,神韻盡顯。他很喜歡齊白石的畫,說白石老人的頭像適合刻銅,出來有一種水墨效果。”

魯善工接過來一看,果然神形兼備,不到兩毫米厚的紅銅片上刻著齊白石頭像,栩栩如生,妙趣橫生。

“在中國畫中人物畫最難,要想塑造好一個人物,開臉最重要。在刻畫人物時,習慣在確定人物的臉形輪廓後,先刻鼻子,形成人物臉部的中軸線,然後再刻眼睛,先左後右。”

“特別是在刻眼線時不能邊看邊刻,必須憑手感一刀而就,線條的效果取決於鏨子行走的速度和錘子打擊的力度。”

“刻銅工藝常以白描線條為主,線條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功底高低,尤其是長線條,

要一氣呵成才能流暢,這需要長時間的磨練和實踐。”

集中精力,鑿刻要手、錘、刀協調一致,才能刻出如行雲流水般的線條,一個筆畫都不能錯,萬一刻錯,前功盡棄。

陳長青帶著魯善工來到展示臺前,指著巨幅作品道:“這是八十七神仙長卷,算是老王的巔峰之作。”

魯善工看著作品,神仙長卷這是一代畫聖吳道子的白描人物手卷,長兩米,寬二十公分。畫中有八十七個神仙列隊行進,姿態豐盈而優美。

陳長青感嘆道:“從備料,做底座,畫稿,具體刻制,共耗時一年半,將其完整刻在四塊銅板上,畫中人物神態高度還原,望去天衣飛揚、長袖飄逸,惟覺滿屏風動。”

“別小看鏨活,要想練好,必須下苦功。因為刻銅者要在或大或小的銅器上刻詩、刻書、刻畫,還要營造出雅趣意境,所以必須要寫好字練好畫。”

王師傅完成手裡的工作,來到兩人身邊,笑道:“小時候我平時沒事就喜歡看看連環畫,或者是臨摹書法名帖和名家畫作,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

“還記得那段時間,將《芥子園畫譜》全部臨摹了一遍,最喜歡的就是王羲之和文徴明的書法,這些都為以後刻銅手藝,打下紮實基礎。”

“咱們玩鏨刻的都是以刀代筆,講究得心應手,最高境界要求雖刻猶寫!”

“看似簡簡單單四個字,值得研究一輩子啊!”

魯善工自然明白其中的艱辛和道理,任何手藝都不簡單,就算某些看起來入門容易,但真要精通,也非易事。

拿起王師傅的作品,狂刷經驗值,現在對於他來說,手藝最基礎的就是手感,無論什麼門類,講究都是一個心靈手巧!

瓷器是在泥土上發揮,篆刻以金石為平臺,那鏨刻就是金屬的藝術。

紅銅質地比泥土硬,可又比印石軟,介於兩者之間,讓魯善工的刀工更近一步,有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其實嚴格說起來,鏨刻也是屬於細金工藝,屬於八大技巧之一。如果跟掐絲結合,那就是揚名世界的傑作,掐絲畫琺琅,也就是俗稱的景泰藍。

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

在銅質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製而成的器物。

民間傳說元朝初年,皇宮失火,金鑾殿與眾奇珍異寶燒成一片灰燼。但廢墟中多出一件色彩斑斕晶瑩閃耀的寶瓶。

群臣驚訝,獻給皇帝,說是上天所賜。皇上得到此物愛不釋手,當即傳下一道聖旨,調集京城所有能工巧匠,限期三月仿造,如若不然,全部殺頭。

聖旨一下,可忙壞了京城裡九九八十一家手工坊的工匠們。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不能參透這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