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對王君臨的仇恨和忌憚,淵太祚給大隋范陽郡派了不少探子,最近探子送來的情報顯示,王君臨麾下有一支龐大和商隊,而且這四千水師只是王君臨招安的一支海盜訓練出來的,范陽郡的兩萬水師根本都沒有動過。
這種種跡象顯示,王君臨透過大彌島和白翎島所圖甚大,雖然不知道王君臨具體目的,但是淵太祚也能夠大體猜想到一些,總之都是對高句麗極為不利的。
而一旦王君臨與百濟國、新羅國結成聯盟,高句麗又難以將其打敗,甚至連驅逐都做不到,那麼高句麗在朝鮮半島的霸主地位立刻就會失去,甚至連以往那些很聽淵太祚話的海盜都不會再聽命於他。
說實話,高句麗三面環海,傳統的造船、出海捕撈業極為發達,周遭群島地形,易藏海盜,高句麗也常年在沿海諸郡縣備有水軍防備海盜侵陸。以安南郡為最,不僅要防備海盜,還要防範百濟國。
所以,高句麗在水師方面也遠比大隋要重視,一直以來淵太祚都認為本國的水師要比隋國要強,可是此次被王君臨帶著四千人擊敗他們一萬五千人之後,他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判斷,早就沒有了信心。
算起來,高句麗水軍其實還能夠聚集一兩萬人,但除了朝廷控制的水師之外,其他水軍太過於分散了,而且不夠集中,受下面的郡縣控制,戰力太過於弱小了。
而且郡縣控制的水師又以防海寇為主,缺乏堅船大艦,五百石的便算大船。而探子回報,王君臨帶到大彌島和白翎兩島的水師,最小的戰船都有一千石。
一直以來,高句麗的戰略重心都在陸地,東面一直想著吞併百濟國和新羅國,西邊要防範大隋和契丹人的同時,有一點點機會便會想辦法開始擴大疆土,最後才是兩邊海域的防線,才考慮水軍。
高句麗過去一年在軍費上投入五百萬兩銀子左右,水營其實連一成都不到,也就是連五十萬兩銀子都沒有。
郡縣的各自掏錢養著自己的小股水師,可高句麗直屬的三萬水師兵卒糧餉、兵甲、器械,就用了四十萬兩銀子,能用來修造戰船的銀子,只剩下十萬兩。
水軍需要戰船數量很大,銀子又少,只能造便宜的、單位運力能載更多兵卒的戰船。
不要看王君臨在大彌島、白翎島和蛇島上的水師多達六千人,有近兩百艘千石以上戰船,可謂是擴編和建設速度極快,但這其中投入了多少資源和多少銀子,說出去不止是高句麗人嚇一跳,即使是大隋皇帝楊廣和一眾君臣也會感到難以置信。
從去年冬天到現在才八九個月的時間,鹽場造船場的投入,就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多達百萬兩銀子。
但效果卻是極為明顯,蛇島造船場,此時已經能夠在一個月內建造出三艘五千石的大船,或者十艘兩千石的大船,這比之前范陽郡水師的造船作坊產量和船的質量提升了十數倍不止,這還不用說船上安裝的遠端強弩、投石車等利器,以及水師官兵身上的精良盔甲和手中利器,還有六千水師官兵比范陽郡水師高了一點五倍的軍餉。
總之,王君
臨以四千水師打敗高句麗一萬五千人,與其說是他們戰力驚人,還不如說是用銀子砸贏的這場戰爭。
王君臨之所以在水師上如此大手筆的投入資源和銀子,除了為了為下一步楊廣遠征高句麗可能出現的慘敗做準備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有了強大的水師護航和安全保障,王君臨讓楊空蟬組建出來的海上商隊,在接下來所帶來的龐大利益收成,將完全可以彌補在水師上面砸的銀子和資源。
王君臨暫時還無法準確估算海上商道正式形成之後能夠帶來多大的利益,但以他和聶小雨的推斷,絕對不會少。
所以,最終保障這個海上商道順利運轉下去,是王君臨發展水軍最根本的動力。
王君臨佔了大彌島和白翎島,其實震懾的意圖更加明顯。一旦王君臨以這兩島為核心和中轉點,理順范陽郡往朝鮮三國和倭國的海上商路,擴大海貿規模,王君臨就能從裡面源源不斷的獲得巨利。
“王君臨的水師船大、堅固,據說在海上比奔馬還快。就算將我們所有郡縣所轄的水軍都集中起來,人數上能佔優,可是戰船的差距太大,猶不能勝,當奈何之?”帶著人又商討一天之後,淵太祚依然沒有找到能夠在海上戰勝王君臨的辦法。
“王君臨的水師在海上戰船大且堅,是其利也。然而為提高船速,王君臨一方船底造脊,以利破浪,吃水甚深,無法在淺灘和陸河港口作戰,若是將大量水軍集結起來,偷偷藏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