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寒閔和北境宋家軍隊接到鎮北軍傳送來的訊息的時候,臉上已經是說不出的震驚之色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慕流蘇真的能夠以這麼區區三萬的鎮北軍就戰勝了敵方整整十四萬的人馬,而且連奪兩座城池,將北京邊疆之地和滬城城池齊齊收入囊中,未免太過震撼人心。
如今兩座城池已經是囊中之物,他們鎮北軍的三萬人卻是壓根沒打算駐留兩地,而是讓宋寒閔他們立馬前往滬城以及北燕邊境之處進行守衛。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在鎮北軍將城池攻打之後的,宋寒閔手中的十萬兵馬負責去清理戰利品和對攻打下來的城池進行修整,他們北境宋家大軍壓根沒有參戰,卻是得了如此一個天大的好事情,一時之間也是有些情難以堪。
只是慕流蘇對這件事情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因為在他們鎮北軍眼中,清理戰利品這種無聊又浪費時間事情對於他們而言,實在還不如讓他們空點時間多練習練習鎮北軍中的訓練方式,或者說是多看一卷兵書來得好。
況且他們鎮北軍中也實在沒有什麼差了的物資東西,別說是朝廷之中派送下來的糧草因為只有一日的時間沒來及用,便是軍中還有洛輕寒這麼一個大楚第一富商在此處,他們又還有什麼可要求的呢。
先前那般無盡無休的北燕長箭便是出自於洛輕寒的手中,有慕流蘇這位鎮北將軍的頭頭在,鎮北軍如今已經可以說已經可以說是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根本不需要再去佔用什麼小便宜去從戰利品中撈到什麼好處,所以他們也實在是沒有半分缺少了的東西。
而這邊疆之地和滬城這一個之處又是被鎮北軍親齊齊打下來的,糧草什麼的完全夠用,北燕軍隊這邊的人如此之多,他們雖然不便出應敵,但是守一守攻打下來的城池還是足夠的。
於是這件事情就這麼決定了,這一戰之後,慕流蘇就地取材,讓軍中教師們將那些個被長箭射穿的船隻給打撈上來重新修整後加以二次利用,於是滬城這些能工巧匠費盡心思製出來的船隻,便是重新成為了大楚之物,載著宋家軍隊的十萬人從對面直直過來,讓他們,將這北燕營地和那剛剛攻打下來的滬城進行好生休處置安頓。
而慕流蘇,則是在這一戰之後帶領著手底下的鎮北軍在北燕營地進行原地休整,然後重新規劃接下來的打算。
與此同時,北境邊疆之地的八百里加急戰報也是立馬傳回了北燕和大楚的兩國皇都之中。元宗帝和群臣坐於朝廷之上,齊齊彙集在朝陽殿前,一雙眼睛滿是晶亮和欣喜之色,當初派出慕流蘇以及那三萬鎮北軍前去北燕之地的時候,他們雖然都看出了獲勝的機會的確是不少,但是其實也是早就做好了壞的打算的,畢竟鎮北軍的三萬人馬實在是太少,而元宗帝也是知曉北境那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情況的。再加上慕流蘇出征之前已經說了,不會讓北燕大軍率先出手,也就是說,慕流蘇這邊的三萬鎮北軍會在這燕楚兩國的第一戰中,不能一去就想著要讓北境宋家軍隊的人出手相助,而是需要看一看戰爭形勢之後,再去多做打算,才能夠考慮到讓鎮北軍這邊的人去接手鎮北軍那邊的事情。如此一來,這便無異於逼著鎮北軍這區區三萬人對上人家北燕軍隊的十萬人,再加上滬城那邊派遣過來的四萬滬城的援軍,總的加起來的人數,便是整整十四萬人。然而如今北燕宋家軍隊尚未出手,慕流蘇便是憑藉三萬人馬,連奪兩座城池,這無異於是繼秦楚六年之戰之後,在天下戰史之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新的一筆。當初慕流蘇在在大楚南境與南秦軍隊進行對抗的時候,慕恆的手中畢竟還握著三十萬人數的兵馬,雖然拿下那六年之久的秦楚一戰的確是算不得簡單,但是倒也沒有什麼以少勝多的美名傳出。然而如今燕楚一戰,北燕出動了整整十四萬人馬,鎮北軍這三萬人卻是連人家北燕軍隊的零頭都算不上,就能得到了如此好的戰績,整個天下有誰不為之震驚。
訊息傳出過後,大楚皇城上下也是一派喜樂融融之景,百姓們將這件鎮北軍以少勝多的大事編成了眾多版本的詩歌和戲本,在坊間廣為傳頌,而將軍府上這位年僅十七的少年將軍,便是在回京半年的時間之後,再度以驚才豔絕的將領天賦震驚了整個天下。經此一戰,天下的戰神之稱,除了南秦秦譽之外,又多了一個西楚慕流蘇。而天下聞名的鐵血軍隊,除了南秦秦譽手底下的黑騎軍之外,又多了一個天下奇軍鎮北軍,因為這一戰源自於長箭取勝,鎮北軍又被賦予了一個新的稱號,稱為天下第一神箭軍。當初被大楚眾臣輕視的東郊校尉營,距離出征不過十日時間,便是在慕流蘇的帶領之下,成為輝煌至極的天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