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錦山送入宮中的任何東西,都會第一時間送往秦玥璽所在的地方,雖不知錦山那位一年前為何突然入山,但見宮中這位的態度,還是極為看中。
不論有什麼好東西,都頭一份的送往錦山,儘管一年熱孝已過,後宮仍舊未添一人,不過尚在三年大孝之期,即便大臣們心焦,也不敢請旨充裕後宮,延綿皇嗣,更何況這一年大家有目共睹,新帝勵精圖治,心思全在政務上,十有八九吃住都在永泰殿,誰也不好在說什麼。
有如此勤政愛民的陛下,朝臣們也不忍給他添麻煩,只想著等過兩年吧,到時候再說不遲,況且這後宮中無後無妃,起碼要待立後之後,再提後宮之事才恰當些。
至於錦山那位,有當初先皇的遺言在,還有那麼多大臣在場,想必陛下也會有所忌憚,不會違背當初的承若,只是這一妃之位是肯定的,怕還是妃首之位,再想到錦山那位的風采以及陛下的榮寵,日後這皇后的人選真是難啊,選誰能越過她去?
“阿洵,這鍛造之術,你拿去,兵部好好研究一下,裡面那排弩甚是巧秒,若用在攻城上,會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一年,她在錦山送回來的東西,一字一字親自書寫成冊,可見用心良苦,她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在陪他,大元每一點改變進步,都有她的影子。
洛璃洵也是這永泰殿的的常客了,聽的錦山有東西送來,便立刻過來了,有些急切的接過,細細翻看,越看臉色笑容越大,眼中滿是激動之色,這些要是能做出來,對大元大有益處,鍛造之術寫的由於細緻,大元在這方面遠落後其他兩國,正是所需之物啊。
“陛下,臣馬上就找人商議著手試製。”這麼好的東西,不能怪他這麼急迫。
“阿洵稍後再去不出,上次送回的冊子說的因地制宜的法子,現在開春,你和戶部可以開始著手試試了,正是春耕的時候,白大人和田大人一會過來,你們好好商議一下。”秦玥璽笑著讓他別急。
楊喜奉上茶,每次錦山送東西回來,陛下的心情都會好上一陣子,有時候看著陛下望著錦山的方向,眼中的思念之情溢於言表,連這永泰殿的宮人都看出來了。
兩人才喝了兩口,田有使和白雲曦相攜而入,兩人入殿之前還在說著什麼,進殿後行禮,秦玥璽忙讓起身,“今日找你們來,是商議一下因地制宜的事,現在正是時候。”
“陛下,入秋的時候,已經讓各地都劃好了一塊地,現在地已經翻好了,剛才還在和白大人說試種的事情。”田有使笑呵呵的說著。
白雲曦點頭附和,“這幾種作物要是在各地試種成功,到時候推廣開來,能解決糧食短缺等問題,過個兩年國庫就充實了,現在開墾了不少良田,讓老百姓種,只要按比例上繳一定的收成,老百姓搶著種,今年秋收過後,老百姓過冬的糧食就不愁了,種的多的還有富餘。”說到這,白雲曦忍不住眉開眼笑。
“在苛捐雜稅上,戶部一定要把好關,欺上瞞下的事一旦發現,立刻嚴處,不定時戶部派人到各地民間去訪一訪,探探虛實,只有根基正了,往後作風嚴謹成了習慣,這大元的官場就清明瞭,歷朝歷代膽子大的,渾水摸魚的總會有,儘量能治一些治一些,也好讓百姓過兩人安生日子。”有些地方天高皇帝遠,鞭長莫及,只能慢慢來,上樑正,下樑就是外些,也不會損壞根基。
“陛下心存百姓,是百姓之福,臣等定當竭盡所能,為陛下分憂解難。”白雲曦收起笑意,正色回話,戶部貪墨歷朝都有,在他手上,便查一個辦一個,絕不姑息,下面那些總會有些忌憚。
洛璃洵如玉的俊容忍不住牽出一絲笑意,大元如今上下一心,不愁將來,“陛下,說到試種,臣聽聞白大人和田大人在城郊開墾了塊地,親自上陣迫不及待先種上了。”堂堂一品大元,捲袖泥腿的,聽聞不少人跑去看熱鬧。
“哈哈,見笑了,正好沐休,春光正好,我倆就一商量去試試,就當活動筋骨,舒展下身子,這平日裡不是馬車就是驕子,都快不會走路了,誰知道跑來那麼些人,哎!春耕秋收,親自經歷才知糧食來之不易,就翻地播種,也是有技巧的,我們忙活一晌午,還是沒折騰明白。”說完田有使搖著手哈哈大笑,臉色還有些發紅。
白雲曦聽完也忍不住直晃腦袋,“田大人說的正是,術業有專攻,這農事看著簡單,裡頭門道也多,所以還想跟陛下請示一事。”
“說。”看著兩個老大不小的,沒想到也是童心未泯,實則也是心繫黎明百姓。
“這各行各業都有拔尖的,種地也一樣,臣和田大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