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真經》開篇就是練體之法,有毒刺穴竅強行打通經脈的秘術,觀想存思五頭上古異獸,凝聚出屬於自己的“五毒”。
葉知秋估算後,發現五毒法體的組合最多有二十五種,按側重點不同各有各的特性。
譬如側重於控場的法體組合,通常以蜘蛛為軀幹,吐絲結網布置陷阱是關鍵,能在粘性奇大的蛛網自由活動,才是重中之重。
至於打持續戰,則以毒蛇為法體基礎,畢竟蛇性獨有的再生和蛻皮,實在是不可或缺。更別說附帶的毒牙,穿透力不下於蠍子的毒鉤。
葉知秋看到這裡,心目中的五毒法體就有了大致的雛形,肯定是以毒蛇構成軀幹,再酌情用其它四種毒物進行強化。
醫毒不分家,不可或缺的醫術,得自《神農百草經》的部分傳承,其中有按照妖怪的內丹成形規則,凝聚出妙用良多的“五毒珠”。
不僅能大幅度提高修士的毒抗,還有吸收體內毒素,時時潔淨自身的功能。煉製大成後,具備從別人體內吸收轉移毒素,祛除他人的毒傷,損害自己的身體為代價,幫助別人的救死扶傷精神。
“損己利人!照這樣看來,開闢五毒道脈的祖師,也是一個悲天憫人的道人,沒有淪落到邪道里,後人沒有這種精神,自然走了歪路。我可得小心了!”
《五毒真經》的中篇開始講述立道根基,雖則道脈源流是五種上古異獸,能庇護修士,遇難呈祥,大成後更能借來種種神通天賦,實質還是按五行生剋奠定道基。
葉知秋看到這裡,不免覺得奇怪:“蜘蛛,蟾蜍,蜈蚣,蠍子,還有毒蛇,我看不出它們能互相剋制。開闢道脈傳承的祖師,肯定不懂食物鏈,完全是胡拼亂湊,想當然的產物。難怪系統將《五毒真經》評價為下品道法,不能邏輯自洽,我估計修煉到煉氣化神就到頭了。”
葉知秋想到這裡,原本獲得完整道法傳承的心被冷水浸透,拔涼拔涼的。
“算了!現階段,我能有一本道法真經奠基就很不錯了,眼看引氣入體還未大成,想那麼遠實在是個笑話。”
葉知秋的心情稍微安定下來,收攏思緒後,立即開始存思觀想。
最快回應的是五毒裡的蜘蛛,甚至可以說是迫不及待!
葉知秋閉上眼睛後的黑暗世界,緩緩地浮現出幾條蛛絲,互相勾連成網,彷彿一副八卦陣圖。核心是一團不停蠕動的囊胞,又像是不可名狀的陰影。瞬息過後,八根利爪劃破皮膜出現,上半身是面板黝黑的女人,精緻完美的容顏就像傳說中的天女。下半身是碩大無比的蜘蛛,背部有自然天成的紋路,類似於上古山海時代精靈之間通用的雲紋,可惜曲折急切,又像是罕見的雷紋。
葉知秋對此很清楚,擁有天生紋的上古異獸,會強大到與神靈比肩的程度。比如山海時代的駁馬,有西方聖獸白虎的斑駁紋路,具有一絲戰爭神性,能抵禦所有刀劍武器的攻擊,雖不是物理攻擊無效化的神獸體質,也是先民英雄最喜歡的騎乘獸。
稍微接觸,葉知秋就知道她的名號:“文蛛!我還以為是蜘蛛女神羅絲。文蛛這個名字我隱約有點印象……糟糕,我好像是忘記了。”
觀想五毒之一文蛛的神體,蜘蛛絲編織成的羅網,會大幅度提高修士對於詛咒的抵抗力,擋住各種充滿惡意的明槍暗箭。
葉知秋心裡大喜:“不愧是道脈傳承的道法,只是入門修煉就有如此好處,練到精深處,不知道還有什麼收穫。”
繼溝通上文蛛後,葉知秋又與百足蜈蚣搭上,湊巧得知這頭上古異獸最近蛻變成功,修成人形法體,自稱多目怪,並展現出新形態。
葉知秋存思觀想的百足蜈蚣,頓時變成一位面目陰鷙的道人,戴一頂紅纓烏金冠,穿一領淄黑雲紋袍,面如青皮寒瓜染霜雪,目中碎金點點若晨星,胸膛至肋下露出幾十隻眼睛,放出七色斑斕怪光,黃霧隱隱升騰若氤氳狀。
稍微溝通後,葉知秋建議用“百眼神君”作為尊號。道人沉吟片刻,終於被神君一詞打動,為了致以謝意,胸膛正中毒眼放出烏光,變成一條百足蜈蚣,首尾相連形成圓環,內圈外圍的肢足,不停地擺動著,就像日冕珥環,與文蛛的蛛網一同守護道脈傳人。
蜈蚣冕環能抵禦任何靈魂類攻擊,葉知秋稍微接觸就明白其特效能力,估計連梵教的神魂攻擊,念頭化作的武器都可以抗住。
稍後是渾身疙瘩的蟾蜍,葉知秋原本以為它的實力最弱。出乎意料之外,這頭上古異獸展現出皎潔的月輪,不是梵教修士的陰神圓滿顯化,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