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億美金的流量費,這個流量費,其實就是雙方合作的一種表現。
畢竟白度有自己的流量優勢,手機白度、糯米、地圖5年的流量加上搜尋引擎2年的流量,作價3億美金,一點都不貴,尤其是糯米,5年的流量權,這對餓了麼的短板而言意義非常的重大,想當年,餓了麼跟白度的談判中,一直都希望糯米能夠並進來。這次收購案裡,糯米雖然沒並進來,但5年的導流也算可以了。當然,白度在新公司中有5%的股權,幫助餓了麼,也等於幫助自己。
畢竟上一輪餓了麼估值65億美金,而白度能拿到5%的股權還有那麼多的現金,說明餓了麼下一輪的估值已經超過了100億美金,至少如果別人不買單,阿里會來買單。
實際上,餓了麼跟美團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因為餓了麼主要就是外賣,而美團除了外賣,還有團購,酒旅等,每塊大餅都攤的很大。
而美團曾經要做的遠不止與此,電影,KTV、麗人、母嬰、保潔等等,美團都曾經涉足過。後期的美團,圍繞著餐飲、酒旅、到店綜合三大核心業務,又拓展出了民宿,共享充電寶,生鮮和網約車的一系列業務。可以說,生命不息,邊界拓展不止。
所以,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餓了麼併入阿里版圖對雙方而言應該是最好的結局。
然後,兩大外賣巨頭之間的大戰就開始了。
餓了麼和百度外賣合併之後,據說美團內部是很緊張的,還搞了一個“對決阿里作戰小組”,所以,美團是瞭解餓了麼的,他知道餓了麼併入阿里是遲早的事情。美團也知道,一場惡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單純從資料上來說,當時的外賣市場上,餓了麼加百度的份額預計跟美團差不多。
單純的外賣APP來看,餓了麼月活3561.4萬,美團外賣3154.6萬,而白度外賣是1679.5萬,即便撇開重合的人群,餓了麼聯合白度外賣後的月活也大幅高於美團外賣。當然,美團還有自己的主APP,這個月活有.6萬,已經超過了京東,到底有多少外賣是透過美團APP匯入的,這個沒有資料支援。
所以,變數在於到底有多少使用者選擇從美團或大眾點評的APP直接訂餐,而不是透過美團外賣APP。按照1.4億的美團APP月活基數來計算,只要這些月活使用者中有15%以上透過APP訂餐,那麼其總的月活就能超過餓了麼加白度外賣的組合。
從餓了麼併購白度外賣來看,大概有幾點最重要的原因:餓了麼的後臺系統做的比較差,而百度則做的比較好,這方面急需補齊短板;白度外賣在某些區域做的比較出色,餓了麼和白度組合,在某些城市能完全碾壓美團。
其三,白度的流量對餓了麼有很大的吸引力,畢竟白度搜尋在移動端有3.88億月活,地圖在移動端有3.42億月活,糯米也有1664萬的月活,加上PC端,流量是非常驚人的,並不比支付寶的流量要差。
乍一看,餓了麼和白度外賣要想把美團給擊敗,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大力提升服務質量。
美團的獨立裝置月度時長是三者中最長的,但三者其實都很短,以美團為例,平均一個活躍使用者一個月才開啟了0.386小時,相當於23分鐘左右,這基本上就是當成純工具在用了,就是點完後很快關閉的狀態,這種狀態談什麼使用者的粘性和忠誠度?這樣的大資料,使用者畫像也是非常可笑的,因為維度太少,時間太短。所以,在合併之後,單純的價格戰並非重點,重點在於提升內涵質量,包括更快的送達,更好的服務。
另外,雙方都在加強三四線城市的能力。
餓了麼在一二線城市實際上跟美團外賣之間並沒有太大區別,加上白度外賣之後,餓了麼在一二線城市的份額會取得一定的優勢,但美團外賣的能力在於,其透過美團和大眾點評APP,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力超過餓了麼,尤其是關鍵使用者方面,雙方差距較大。所以,在變成兩強爭霸之後,三四線城市的爭奪戰就成為雙方最終分出勝負的關鍵。但這並非容易打的仗,光靠餓了麼的在外賣方面的單點突破難度很大。
美團APP的月活達到了1.4億,而大眾點評也達到了1.02億,這兩個億級的垂直入口為美團外賣帶來了良好的流量。餓了麼要想在三四線城市有大的突破,與口碑的深度合作就尤為重要。
在當時來說,入駐口碑平臺的商家數超過250萬家。而且有大量的KA商家直接選擇口碑而沒有選擇美團,而這些商家正是餓了麼需要的。關鍵問題在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