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集團涉足智慧手機的設計與生產,並且搶先一步拿下安卓系統,如今已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智慧手機供應商,不得不說,光是這一點,就大大的改變了歷史的程序。
然而說實話,這還不夠。
事實上對智慧手機稍微瞭解一點的人都知道,智慧手機最大的一個拼圖——晶片,在周方遠重生前,我國就一直處於下風。
即便他現在重生了,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改變歷史了,可在晶片方面的貧弱,還是沒有改變的事實。
手機處理器應該叫SoC,英文全稱為SystemonChip,即系統級晶片,是把CPU、GPU、DSP等模組整合在一起的系統化解決方案,與電腦處理器單指CPU有很大區別。由於手機體積有限,且裡面的構造寸土寸金,留給處理器的空間顯然不可能太大。為了能在更小的晶片中塞入更多電晶體,減少製程是最有效的方法。
世界上智慧手機為摩托羅拉於2000年生產的天拓A6188,同時也是全球首款具有觸控式螢幕的PDA手機。其採用自主研發的龍珠16MHzCPU,儘管處理速度上沒有優勢,但走的低功耗路線特別適合小型PDA使用,具有里程碑般的意義。此手機處理器基本等同於CPU,其他功能基本需要外加晶片實現。
曾經有望發展起來的TIOMAP3610處理器,45nm製程,ARMCortex-A8800mhzCPU,PowerVRSGX530GPU,在手機上看看電影,玩玩遊戲毫無壓力,出門一臺手機就搞定,終於不用再帶PSP了。可惜後續TI經過慎重考慮,退出手機處理器業務,從此優秀的處理器又少了一家……
歐泡大名鼎鼎的Find7,採用高通驍龍801處理器,Krait400核心架構,單核主頻可達2.3GHz,組合主頻高達2.5GHz,Adreno330GPU,HexagonDSP,並且整合4G基帶。這都是得益於當時先進的28nm製程,才能將眾多模組整合成指甲般大小,成為真正的手機處理器。同時,28nm也是近代最長壽最穩定的製程之一,後來的驍龍,聯發科HelioX10P10等,都基於此製程。
20nm有點過渡的意味,當時也恰逢手機CPU從32位過渡到64位,不知道是20nmhold不住,還是處理器廠商還不熟悉最新的技術,當時採用這個製程的安卓手機都不太理想,經常被使用者吐槽發熱問題。因此,某些處理器退而求其次又用回28nm,再度為其續命……
當時採用臺積電20nm的不少處理器翻了車,而三星採用自家14nm的Exynos7420趁機收割一波好評。後續許多廠商的處理器,包括高通驍龍,三星自家Exynos8890等,都基於此製程。
手機處理器製程越來越小,突破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像45nm-28nm-14nm那種飛躍短時間內似乎不太現實。然而新制程帶來的優勢無疑是巨大的,採用10nm的高通驍龍835在效能和功耗得極為均衡,即使長時間遊戲發熱量也不大,同時期的也收割了一波好評。採用第二代10nm的驍龍845全面發力,效能暴增,即使和兩年後的非旗艦處理器相比,也毫不遜色,沒有「廉頗老矣」之態。
採用三星10nm的驍龍表現優異,代工下一代旗艦似乎也順理成章,然而高通在7nm上卻轉投臺積電。得益於新制程,驍龍855CPU比上代大幅度提升至45%,而GPU則提升20%,功耗還可以更低。加強版的855Plus提高了GPU頻率,遊戲體驗將有所提高。
後續的驍龍865依然採用7nm製程,得益於新的CPU、GPU、ISP架構,效能比上代更好,功耗卻更低更省電。然而,865也把7nm壓榨得差不多了,下一代估計要向5nm邁進……
在功能機時代,手機也就打電話發資訊,偶爾聽聽音樂,順便瀏覽一下圖片,要求不高,沒人關心裡面是什麼晶片。而大資料時代,人們對手機的要求也不僅僅至於上述簡單功能。手機可以是錢包、相機、遊戲機、掃描器還有AI助手等等,甚至可以替代電腦的部分功能,對手機的效能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好的效能離不開效能強大的處理器,而效能強大的處理器要先進的製程才能發揮作用,手機實在太需要一顆好“芯”。
隨著一些外部因素以及對自身發展的考量,前世重生前有些手機廠商也考慮自己做晶片。
比如說歐泡就在某個內部檔案中提到了【馬里亞納計劃】,要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