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最直接的,就是iPhone的釋出。
前世07年年初,水果推出iPhone,諾基亞的危機隨著釋出會就已經開始。時任諾基亞CEO的康培凱卻自信滿滿的認為,水果不會對諾基亞造成任何影響,一來諾基亞專注做手機已經很多年,二來諾基亞可以滿足任何價位和需求的手機產品線,而這是水果不具備的。可結果如何呢?自然是打臉打得啪啪的。
其二,塞班系統。
諾基亞確實有些固執了,在安卓系統和水果的IOS系統相繼釋出之後,谷歌也曾經邀請諾基亞加入安卓,但是諾基亞也有條件,就是必須享有諾基亞地圖導航,音樂等特殊待遇。而谷歌表示,一切手機廠商同樣待遇,不會單獨照顧你!於是諾基亞繼續使用塞班系統。如果說水果的崛起僅僅是給了諾基亞一拳的話,那麼安卓系統的崛起則是給了諾基亞致命的一擊。08年,HTC推出了全球第一部安卓手機HTCG1,此後三星、摩托羅拉、LG、愛立信等手機制造商紛紛放棄塞班系統,加入到安卓的隊伍中來。
守著老一套的諾基亞,反應速度太慢了,也太執拗了,在市場大風向大趨勢面前,沒有及時的看清楚自己的問題和前方的道路,結果就是被滾滾大勢給直接湮沒,這有什麼好說的呢。
其三,領導者的失敗。
其實到了08年的時候,諾基亞管理層已經意識到,對抗水果流暢的作業系統,才是諾基亞最大的挑戰和最優先的任務。當時諾基亞的塞班系統已經不適應智慧手機時代的發展,除了水果,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轉向Android平臺。諾基亞選擇了和英特爾合作從零開始研發Meego,在基於Meego的N9釋出不到一週內,諾基亞CEO埃洛普明確回應,儘管N9取得了巨大反響,但諾基亞仍然要放棄Meego,等於之前的研發投入都打了水漂,並把重心完全放在Winphone的開發上。
然後等到11年初,諾基亞與微軟結盟,全面轉向Winphone平臺,幾乎又是從零開始,白白浪費了三年的發展期和大量的資金。
下一步,就是與微軟的合作了。
事實上,微軟在涉及手機行業之前,並沒有任何創新而言。微軟從電腦跨行到手機初期的系統是WindowsMobile,可以說微軟的手機系統幾乎是按照電腦系統做的,無論是開啟網頁還是程式都相當繁瑣,用了微軟系統的諾基亞缺少了很好的使用者體驗,自然被更多的消費者拋棄。
最後,就是公司決策的失誤。
其實早在2007年,諾基亞率先在全球推出了移動網際網路Ovistore,這比水果的AppStore早了1年。隨後大G推出了GPlay,水果和大G的應用商店成功證明,不要試圖產業鏈通吃,而是要開放合作,但是諾基亞並沒有。
與水果、谷歌努力打造的開放平臺想法,諾基亞轉型過程更像是一次以網際網路為目的的垂直融合入。為推出基於位置的服務,諾基亞花費巨資收購導航軟體企業、地圖企業甚至相關的運營網站,但這種整條產業鏈通吃的模式並沒有增強諾基亞在網際網路世界的競爭力,在砸了150億美元巨資之後,諾基亞Ovi戰略歸於失敗。
諾基亞走向衰落並非一兩個原因,其實早在NWC2014上,諾基亞就嘗試推出了自己的安卓手機,效果卻差強人意,諾基亞的安卓手機不僅沒有讓諾基亞迴光返照,更是榨乾了諾基亞傳統手機十幾年形成的巨大品牌價值。
另外,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諾基亞的衰敗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歐洲、芬蘭無法再為這個產業提供最好的生態系統。當諾基亞成為移動通訊行業的巨頭時,芬蘭為它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系統,包括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對研發的投資、對市場的准入、對推廣諾基亞產品很有利的歐盟GSM標準。在那時,硬體是移動通訊業的核心,一部手機多數附加價值都基於硬體,而諾基亞的硬體和通訊技術做得非常好。
但是當軟體開始在手機行業佔統治地位、數字化內容跟手機設計繫結在一起時,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數字化內容大都是米國生產、驅動的,歐洲的軟體開發明顯且完全落後於米國。
矽谷為成長於90年代末的數字科技發展所提供的環境,比歐洲好太多了。那裡有數字化內容,可利用的風險資本,大量的研發投資,單一的數字市場。而在歐洲,市場是非常碎片化的,甚至直到周方遠重生前,情況依然沒有變化,甚至還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