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成碎片。
這時布朗基斯故意跑去刺激綠巨人,被打得粉身碎骨,但之後絕地重生,而且似乎變得更強。此時班納和女友去找神秘的藍先生,班納也終於想起來,原來他的主要任務,是要變回正常人,藍先生給班納博士做實驗,似乎班納已經變回正常人。
偏偏就在班納幾乎已經平靜下來的時候,羅斯將軍非常會挑時間的過來抓人,這動機就很奇怪了,此時羅斯將軍該抓的人,不應該是班納和藍先生嗎,畢竟藍先生在改造綠巨人過程中,他是實驗做得最通透的,但羅斯將軍偏不,只抓變回正常人的班納。隨後布朗基斯三言兩語就逼迫藍先生給他改造,布朗基斯改造後,成了漫威中的反派憎惡,一個看起來比綠巨人更強大的超級綠巨人,而且沒辦法變回人形。
為此一場為了大決戰而開始的大決戰打響了,班納依然可以變成綠巨人,然後在一條街的範圍內,和憎惡決一死戰,拯救了世界。而且班納博士在結尾似乎能控制何時變身綠巨人。
《無敵浩克》應該是漫威宇宙作品中,唯一一部沒有片尾彩蛋的電影,所以這更能確定,《無敵浩克》的製作流程和結構,都是最為傳統的動作片製作模式,漫威宇宙打了一張安全牌,沒有成功,也不算失敗。不過畢竟影片要連線漫威宇宙,所以在片尾結束時,託尼出現在酒吧,想找羅斯將軍組建復聯。
這個鏡頭,才終於算是有點意思,但也僅僅是有點意思而已。
和其他漫威宇宙的電影比起來,《無敵浩克》的表現完全不線上,也難怪觀眾基本遺忘了這部作品。
其實也不能怪漫威,畢竟在製作《無敵浩克》的時候,大家並不知道《鋼鐵俠》是否成功,所以按照傳統動作片製作模板,這部《無敵浩克》主演最好是一位知名演員。和《鋼鐵俠》裡的小羅伯特成為對立方,一個按照漫威的套路來,使用沒有名氣,或者名氣不大的演員。另一個,則按照好萊塢傳統套路,然後使用有名氣的演員來演繹。
哪個成功,後續的漫威電影就按相對應的流程往下走。只不過鋼鐵俠勝利了,所以浩克遭遇了滑鐵盧。
另外在漫威漫畫中,綠巨人浩克是有人格的,也就是說班納博士體內,存在著班納和浩克兩種分裂人格,如果大家看過《雷神3》和《復聯3》就能知道,那個時候的浩克,已經人格初見成型,中二並帶有少年的叛逆性格,這樣的性格讓觀眾喜愛。在《無敵浩克》中,主創找來了愛德華諾頓,其實就是因為愛德華諾頓曾經主演過《一級恐懼》和《搏擊俱樂部》,愛德華諾頓在飾演分裂人格的角色時,是最適合的人選。
但主創雖然想到了這一層,《無敵浩克》中卻沒有表達的這一層意思,甚至逆行其道,有些故意的把綠巨人浩克的性格隱藏起來,讓觀眾錯以為浩克只是失去理智的班納,而不是另外一個有意識的人格。也正因為如此,《無敵浩克》雖然有了愛德華諾頓,但卻並不出彩,而在影片上映以後,更傳出了愛德華諾頓和漫威在創作上,有著嚴重的分歧,最後鬧得很不愉快,愛德華諾頓在隨後便釋出,再也不參與班納博士的飾演,表面理由是想讓自己戲路不要單一。
原本《復仇者聯盟》的海報,都已經放了愛德華諾頓的形象了,但卻不得不更換飾演班納博士的演員,也就是大家今天熟知的萌萌噠馬克·魯弗洛。
也因此,08版的《無敵浩克》是最不像漫威宇宙特色的超英電影。至於說03版,那就更加不用說了,時間太早了,而且當時的綠巨人是環球影業的手筆,漫威當然不能接受一個完全和自己沒關係的浩克成為復仇者聯盟的一員。
而這些,都是發生在上一世的,如今這一世,周方遠來主導漫威電影宇宙,他很清楚漫威宇宙有多麼大的潛力。
所以從一開始,他就已經訂好了計劃。
《鋼鐵俠1》作為開篇,是一定要按照原本得樣子製作的,包括《鋼鐵俠2》和《雷神1》,也大體上沒有脫離原本的樣子。當然《雷神》有了一些改變,刪除了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主要突出兩點,其一,就是托爾的變化,從一個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神靈,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強大生物,雖然和人類依舊有很大差別,但這也是一種進步。其二,就是引出他和洛基之間的衝突,以及為後續的《復仇者聯盟1》進行鋪墊。
當然了,具體的編劇工作還是要交給專人進行的,他只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
而《浩克》呢?沒有取《無敵浩克》的名字,直接就叫做《浩克》,而且在開拍之前,他已經透過迪士尼,將浩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