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2章 龍叔也老了

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當時他們的大師兄,元龍,也就是宏金寶老爺子,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演員,在武師行當裡也是說得上話的。帶著這一班兄弟,開始混跡各種片場,師弟師妹們有機會也出演個角色什麼的,龍叔是因為足夠年輕,長得也算是英俊,所以機會就比較多。漸漸的,也就闖出了一些名氣。直到1972年,在進入武行十多年之後,他終於以個人身份加入大地電影公司;同年,參與動作片《精武門》的特技工作;此外,他還在動作片《猛龍過江》中擔任李小龍的替身。

1973年1月,與元秋、王青等共同出演動作片《北派功夫》;4月,參演動作片《女警察》,併兼任該片的武術指導;同年擔任動作片《鐵漢柔情》的動作指導,這時候的龍叔,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可以獨當一面了。

再往後,羅維時期,嘉和時期,都是龍叔一發不可收拾的高速發展期。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奠定了自己在港島乃至華夏電影圈子裡的地位,頂級打星頂級明星的地位,變得不可替代。而這個時期裡,又一個人,對於龍叔來說,可以說是相當的重要了。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羅維電影公司的老闆羅維。

此人1918年生於蘇省,畢業於京城中學,後從事抗日戲劇活動。1948年移居港島。

其人拍電影或許才氣有限,運氣卻是出奇地好。

當年李小龍被嘉禾從美國請回拍戲,開始並未受到特別重視,《唐山大兄》投資不高,只在泰國拍攝,導演吳家驤名氣一般,也不擅長功夫武俠題材,拍到一半難以為繼,才有羅維中途救場,結果票房超過300萬,重新整理港島票房紀錄,令他與李小龍揚眉吐氣!

此後,羅維想以“成就李小龍”的恩師自居,但李小龍並不領情,甚至曾對他持刀行兇。事實也證明,羅維空具慧眼,李小龍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只會更加成功。沒有李小龍的羅維,只有與老將王羽合作的《冷麵虎》票房不俗,其他挖掘新人主演的影片,無論是許冠傑的銀幕處女作《小英雄大鬧唐人街》,還是力捧成龍主演《新精武門》、《少林木人巷》,反響都一般。

在功夫片盛行的70年代,羅維風頭正旺,如果說張徹是邵氏首席導演,那他就是嘉禾頭牌。二人後來遭遇相似:李翰祥重回邵氏後,被方逸華借來制衡張徹,張大導演只得遠走臺灣成立長弓,為邵氏打外圍。李小龍死後,嘉禾力推許冠文的鬼馬市民喜劇,功夫片也有鄭昌和和黃楓兩位導演不讓羅維專美。再者,由於第二任妻子劉亮華與羅維離婚後,成為鄒文懷的紅顏知己,這些原因都促使羅大導演也終於自立門戶,欲與嘉禾分庭抗禮。

然後,龍叔就出現了。

“羅維影業公司”當然主打功夫片,羅維自負能捧紅李小龍,當然也能成就別人,於是簽了已經去澳洲準備轉行做廚師的當時的陳元龍,替他改名“成龍”,也就是龍叔本人啦。

首部戲《新精武門》,重亮當年招牌,失敗!

再拍《少林木人巷》,玩最流行的少林功夫題材,又失敗!

三拍《劍花煙雨江南》,搞最熱門的古龍武俠,還是失敗!

究竟是龍叔不行,還是羅維不懂發揮他的特色?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答案。只能說羅維識人有眼光,拍戲就沒眼光,他這一輩子,除了與李小龍合作,參與開創“小龍精武潮”之外,一直都在跟風,若說票房大多不錯,也不過是他夠通俗而已。羅維創作後期更是趨於保守,1978年外借龍叔拍《蛇形刁手》、《醉拳》明明大獲成功,但他對功夫喜劇這個新風向還是判斷不準——當龍叔拿著公司的錢拍《一招半式闖江湖》大玩無厘頭,羅維就大為惱火,居然將影片雪藏。

直到1980年左右,羅維啟用新手曾志偉做導演,拍出《踢館》和《賊贓》兩部無厘頭功夫喜劇票房豐收後,才敢把《一招半式闖江湖》拿出來跟風,而此時龍叔早已投奔嘉禾去也。

羅維之於龍叔,猶如卞和之於和氏璧,空有慧眼而不懂雕琢。吳思遠、袁和平倒是幫忙捧紅了龍叔,可惜羅維不懂得安撫,每部戲仍然只給龍叔幾萬塊,每月固定薪水也就3000塊。長此以往,龍叔對羅維的感恩之心也就慢慢變成不滿之怨,這很正常啊,換做任何一個人,當自己的付出和收穫完全不成正比的時候,也會心有怨念的。所以當何冠昌請他過檔嘉禾,當場拿出上百萬港幣的定金支票時,結果順理成章。

對於嘉禾的搶人、成龍的毀約,羅維的惱怒可想而知,可憐老人家使出綁架恐嚇各種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