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3章 背後的意義

然物質環境的設計則需要體現城市的社會人文內容。

早在1997年,就曾經由英國、美國、日本、比利時、加拿大等國共同發起,每年舉辦一次國際宜居城市評審活動。該項活動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許可,國際公園協會(IFPRA)主辦的國際性非贏利評審活動。

其宗旨是關注城市環境改善,以可居住為主題,鼓勵透過最有效環境治理、改造、更新等手段提高城市生活質量,促進以環境改造為先導的城市及社群的可持續發展,並促進城市風貌與歷史文化特質的保護與發揚、城市規劃對城市環境及城市文化建設的支撐等。因此,這項賽事得到廣泛認可,被稱為城市建設的“綠色奧斯卡”獎。因此這項活動發展很快,每年都有幾十甚至幾百個城市參加。2004年規模空前,世界各國的初賽城市及社群近300個,進入決賽的城市包括來自16個國家的共51個城市。

賽事最初定為“國際花園城市”。

評判的標準更多地強調城市景觀的改善,城市綠化環境建設等,對城市評價的硬體內容多於軟體內容。隨著世界城市發展面臨了共同的問題:環境汙染與治理、能源短缺、交通矛盾、再生資源生產、能源的迴圈利用等,該項賽事的競賽內容也在發生變化,開始更多地關注城市資源的合理利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明確提出把“宜居”作為重點評比內容之一。而後競賽的名稱也改為“國際宜居城市與社群”。

根據城市常住人口規模,組委會把參賽城市分成五個組,人口規模由小到大分別是:A組2萬人以下、B組2-7.5萬人、C組7.5-20萬人、D組20-100萬人、E組100萬人參賽城市根據規模分組進行。

評審內容包括五項:

一、景觀、園林環境改善。重點在硬體設施和軟體設施兩方面。包括城市景觀環境改善的目標、效果、途徑;是否有效地使城市環境或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以及規劃組織、管理、維護、資金保障等方面的成就。

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包括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遺產的保護成效。評比標準著重在兩部分:如何保護,如保護途徑、技術手段、資金保障、保護效果、改進方向等;以及如何有效合理利用。

三、環境改善實踐。包括環境改善的具體專案、步驟、結果。是否提高了水體、大氣、土地環境質量,特別是在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垃圾產生、積極開展資源的迴圈利用等方面的成就。

四、公眾參與。強調公眾參與的具體方式、參與程度、作用效果等。

五、城市規劃。透過城市制定的長遠規劃,鑑定城市能否為環境改造、景觀風貌保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提供可靠的基礎或保障。

周方遠還記得,這項評比07年的評選出的全球十大宜居城市之首,便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是瑞典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瑞典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主要港口,也是瑞典國家政府、國會以及皇室的官方宮殿都所在地,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斯德哥爾摩位於瑞典的東海岸,瀕波羅的海,梅拉倫湖入海處,風景秀麗,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市區分佈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70餘座橋樑將這些島嶼聯為一體,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

斯德哥爾摩在英語裡意為“木頭島”。城市始建於公元13世紀中葉。那時,當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盜侵擾,於是人們便在梅拉倫湖的入海處的一個小島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並在水中設定木樁障礙,以便抵禦海盜,因此這個島便得名為“木頭島”。

斯德哥爾摩既有典雅、古香古色的風貌,又有現代化城市的繁榮。

在老城區,那裡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氣勢不凡的教堂和高聳入雲的尖塔,而狹窄的大街小巷顯示出中世紀的街道風采。在新城區,則是高樓林立,街道整齊,蒼翠的樹木與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襯。在地面、海上、空中競相往來的汽車、輪船、飛機、魚鷹、海鷗,給城市增添了無限的活力,而遠方那些星羅棋佈的衛星城,更給人們帶來一抹如煙如夢的感覺。

斯德哥爾摩南區的斯塔丹島,據說是當年舊城的遺址,坐落在這裡的富於古香古色情調的斯德哥爾摩老城,是遊客競相前往的地方。老城區大街小巷均採用石頭鋪築,最寬處不過5到6米,最窄處不足1米,不但汽車、摩托車和腳踏車無法通行,就是兩個人對面走過也得側身相讓。街道兩旁是一些古老的店鋪,出售古樸別緻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