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遠方傳媒提供了一個成名的平臺和機會,如何選擇,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
而且但凡能坐在這裡的,起碼是已經同意簽約了的,如果不願意簽約,孫婧之前和他們說過合約內容之後,他們就應該主動離開了,而不是繼續留在這裡。
現在既然大家都好好的坐在這裡,就說明他們對簽約本身是沒有太大意見的……或者,他們有意見也願意簽約,先出名比什麼都重要。
看過了劇本,大家都覺得沒問題之後,周方遠就起身離開了。後面簽約的工作,以及劇組的組建,孫婧會一直跟進的。自從遠方傳媒宣佈投資好萊塢大製作以來,主動求職的人不少,演員方面,遠方傳媒一直沒什麼動作,反倒是幕後工作者,遠方傳媒簽下來不少。孫婧還依靠自己對這個圈子的瞭解,大肆在其他公司挖人。這些幕後人才才是最重要的,相比明星,這些幕後英雄顯然更加重要。
畢竟明星年年都有,演技好的不在少數,靠臉蛋吃飯的那就更多了。而且很多優秀電影,本身甚至連一個像樣的明星都沒有,就好比《石頭》,這時候的這幾位有哪個算是真正的大明星呢?沒有,即便是徐爭,也只是小有名氣罷了。而且明星畢竟是光鮮亮麗的一面,很多年輕人夢想成為明星,卻對那些幕後工作嗤之以鼻。
導演算是幕後人員中最有名氣的了,像是場記、道具、茶水、服裝、化妝、燈光、美術……都得有人幹啊。
這些人,對一部電影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而一個好的幕後工作者,能夠為一部電影提供太多的方便了。所以周方遠一直要求孫婧多收這方面的人才,反倒是那些站在明面上的演員,可以暫時放到第二位,畢竟周方遠是有先知能力的,有了這能力,還用擔心沒有明星?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是幕後工作者,其實也不是太著急的事情。
因為周方遠很清楚,或許現在國內優秀的幕後人員並不算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情況很快就會發生改變。
原因嘛,也很簡單,就是大中華帝國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在未來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世界上發展速度最迅猛國家之後,西方世界的人才,就會逐漸開始朝種花家流動。
曾幾何時,國內的明星夢想著遠渡重洋到好萊塢,而未來,這個“天朝之國”不斷增長的票房意味著當地的製片人有資本吸引海外頂尖的電影人才。
縱觀電影史不難發現,大多數國外電影人獲得重大成功之後都會遠赴來到好萊塢。然而,在未來,周方遠重生前幾年,世界電影工業的風向就已經發生了變化。正如其他多個領域的國際貿易一樣,華夏不斷增長的市場動力,尤其是節節攀升的票房成績,直接驅動了這樣的變化。
從過去到現在,華夏電影產業中的大腕兒,從李小龍到成龍,再從吳宇森到李安。他們為了在職業生涯上更上一層樓都會跑來西方,從他們相對落後的家鄉故里,遷到規模大得多的南加州。但是在未來,更為常見的情況卻是好萊塢人才東進,來到京城,在當地不斷發展的電影產業裡尋求機遇。
最惹人注意的是克里斯蒂安·貝爾出演老謀子的動作時代戲《金陵十三釵》,還有馬特·達蒙出演的傳奇影業傳奇的撲街電影《長城》。
推動這一潮流的,除了國力的增長,票房的提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華夏迅速增長的製作經費。
15年的第一部《唐人街探案》經費僅有10萬美元,然而在三年後,萬達就在第二部上投資超過了6000萬美元。而未來,有了威利斯和布洛迪出演的《大轟炸》預估成本達到了60萬美元。
不斷增加的製作經費也反映了華夏票房的增長,據說華夏票房有望在2020年左右超過北美市場。
大量的電影人才開始從西方流向東方,然而,真正的人才流動卻體現在幕後。未來的華夏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有一些幕後專業人員來自好萊塢,比如製片人、攝影師、作曲家、視效總監或者動作指導。比如周方遠重生前曾經看過一篇帖子,上面講述當吳經在拍他協同編劇並自導自演的《戰狼2》的時候,有人向他介紹了漫威的臺柱喬·羅素和安東尼·羅素,在此之前,兩人就已經和支援吳京的京城文化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羅素兄弟給吳經介紹了一些他們經常合作的專業人員,而吳經這位中國電影人也接受了他們的引薦,聘請了《復聯3》的特技指導山姆·哈格雷夫,此外,美國作曲家,為《馬戲之王》《衝出康普頓》配過樂的約瑟夫·特雷帕尼斯,也加入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