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周方遠拍了肩膀的金子,還鬧不清是啥情況呢,他只是感覺對方在提點自己,還挺高興。
但老郭和謙大爺是什麼人物,也算是從低層一點點摸爬滾打出來的,立刻就從周方遠的語氣之中感覺到了什麼,疑惑的看了他一眼。
周方遠也沒解釋,他也沒法子解釋。
金子在未來會叛離老郭,那事兒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的。
關於這個事情的始末,周方遠也大概聽到了一些訊息,大致上吧,其實還是利益的糾紛,老郭原本帶班,帶的是學徒班,可是後期他想要搞股份制,結果他自己和謙大爺的股份都不錯,下面的人就沒這個待遇了。說實話,他們這個班子,靈魂人物是老郭不假,這一點誰都不能否認。但初期大家都還在艱難創業的時候,其他人也確實是幫了老郭很多。如果沒有這些人,只靠老郭自己,他也是絕對玩不轉的,畢竟相聲最起碼也得兩人,單口相聲倒是能一個人說,可問題是受眾呢?
單口相聲面對的是相對高階的聽眾,這裡的高階,就是指那些已經聽了一段時間相聲,對相聲有了一些瞭解,相關的欣賞能力也逐漸提高的觀眾,他們已經不滿足於普通的對口相聲,這種觀眾,單口相聲是不錯的選擇。可那個時候,連對口相聲都快活不下去了,單口還有幾個人聽。聽說書的人倒是不少,可問題是老郭是說相聲的啊。而且評書和單口相聲還有所不同,評書是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人物來取悅觀眾的,而單口相聲講的是一段笑話,雖然單口相聲也要講述故事,故事中也有人物,但這其中一定要有引人發笑的“笑料”,也就是所說的“包袱”。
評書是在講故事,單口相聲是在講笑話;評書不一定讓觀眾發笑,而單口相聲必須想辦法讓人聽了發笑。
在編寫創作相聲段子時,要有意識地按相聲的特點組織起幾個或多個讓人聽了發笑的笑料,所以觀眾聽了必然要發笑。
另外在表演風格上,評書和單口相聲也各有不同。說人的腔調、動作和表情;說單口相聲的有說單口相聲的腔調、動作和表情。
所以老郭會說評書,但他必然是不會去說評書的,他主修的畢竟還是相聲。所以在那個對口都快活不下去的年代,單口有人聽嗎?沒有,老郭是靠對口一點點紅起來的,給他搭檔的捧哏,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如今呢,隨著老郭的事業開始起飛,他也不可能繼續一個人一說就是一兩個小時,作為班主,他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而聽眾也需要更多有特點的相聲演員來充實他們的生活,所以老郭的這些合作伙伴,師兄弟,徒弟等等,同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之所以老郭的班子能做大,這些人也可是功不可沒。
但老郭呢,這事兒做的確實是有點不夠地道,一點股份不給人家分,人家當然要鬧意見了。
不過這個事情裡面,老郭固然是有錯,金子的問題就更嚴重了。
要知道,他可不是一般的學徒,他更多的是兒徒。
什麼叫兒徒呢,師父師父如師如父,師父教手藝,同時還要傳人脈,師父不僅僅要讓徒弟活下去,還要活得好,而徒弟呢,也把師父當自己的父親一樣,就相當於是第二個父親,這是傳統意義上的師徒關係。當然了,在如今這個年代,這樣的師徒關係已經很少很少了,但不代表沒有。在一些傳統行業裡,這種傳承關係還是存在的。
尤其是相聲這樣的傳統藝術圈裡。
而金子呢,其實就是兒徒。
有人或許會說,兒什麼徒啊,金子花了錢的。是,是花了錢了,可問題是在,在那個年代,幾千塊錢能買什麼?即便比後世的幾千塊錢價值要高,但是能買到前途嗎?能買到安身立命的本事嗎?學校還收錢呢,學校只能教一些文化知識,問題是出身社會,有幾個是能靠學校那些知識吃飯的?學校的教育,只是基礎,真正的高層建設,還是得學生自己來完成。但老郭這裡就不一樣了,教你本事,帶你演出,花錢捧你這後面的價值是多大呢?是那幾千塊錢就能買下來的嗎?
開玩笑!
而且換個角度講,正常的兒徒,頭幾年學藝是完全沒有任何收入的,不僅要給師父幹各種活,逢年過節還得孝敬師傅,最多管你頓飯,好幾年以後看你這人可以,才開始教本事。想要真正學成,根據行業不同,最起碼也得六到八年,甚至十多年的也不少見,但在老郭這裡呢,雖然同樣要幹活,逢年過節當然也得孝敬,但問題是隻要來了,老郭在進行簡單的基礎教育,感覺合適的時候就會開始傳授更高階的本事,這個過程,如果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