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0章 哈維的目的

杆;或者比洞賽則判第一洞輸球。由此可知,比賽遲到是參賽者的一大恥,應該極力避免。

在正規的競賽中,每位選手只能攜帶十四支以內的球杆參賽,球杆若少於十四支時可補充到十四支。比賽中可更換損壞或不堪使用的球杆,但以不耽誤比賽為原則;而且不論補充或更換球杆,都不得向球場上任何一位參賽者借用。否則球杆一旦借出後,直至比賽終止,借出的球杆將供借用者使用,借出的一方不得拿回來重新使用。

球的位置是所有比賽規則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所以為了保證自己對比賽規則有充分的瞭解,避免因犯規而失利,一定要記住以下有關規定:當整個球處在界外時,球為出界;判斷標準是界線柱最內側的點在地面上的連線,或有些情況下為邊界線;當球的任何部分接觸到水障區標記線時,球就是處於水障區了,要記住標誌柱本身也是水障區的一部分;當球的任何部分接觸到果嶺時,球就是位於球洞區了,如果球在果嶺邊緣,有一部分突出於果嶺之外,則不能算是在球洞區;如果球的任何部分位於發球區內,則應視為在發球區內架球。發球區是一個長方形的區域,寬度為兩個球杆的長度,前面和側面由發球區標記的外界限來決定。

……

這一次來的設計師,名叫哈維。

當然並非只有他一個設計師,事實上,來負責會所設計的,是一整支設計團隊。

哈維是團隊的負責人,算是團隊總設計師的級別,放到國內,可以稱之為專案經理。

他的工作並非是一直盯著工程不放,工程的具體營造監督,有其他設計師負責。遠方地產的施工團隊,實力也還是有的,雖然和那些頂尖的建築團隊肯定沒法比,但一般的土木建設以及內部裝修,只要圖紙到位,也不用擔心會出現什麼太大的差錯。所以其實哈維並不忙,他有足夠的時間和周方遠聊天。

在講解了很多關於高爾夫球的規則之後,他們開始談及更加細緻的東西。

再者說了,高爾夫球的規則就和足球、籃球的規則差不多,只有經常接觸,才能一點點搞懂。一次性講再多,如果沒有嘗試,要不了多久也是會遺忘的,而且學習的人本身要對高爾夫球感興趣,完全不感興趣,那基本上也是沒用的。

周方遠對高爾夫球是有興趣的,哈維給他講解了很多規則,但他也不可能事無鉅細的全部記下來。

所以在簡單的講述之後,他們開始嘗試打球。

“高爾夫球分很多種類。

我們一般將它們分為單層球、雙球層、三層球和多殼球幾種。

單層球也可以叫做一體球或一件頭球,一般僅用於練習或用於練習場。球體由硬橡膠壓制而成,並且塗漆。

雙層球也叫做雙體球或兩件頭球,是最常用的球。球心外面為硬橡膠或塑膠,或者是其混合物製成外殼,厚度約為1毫米左右。由於外殼質地不同,成分不同,堅固性與抵抗力不同,硬度不同,顏色以及凹痕不同,就產生不同的特性與效能,表現在擊球的高度、遠度與滾動性等方面。這一點,我說再多也沒用,這個是需要你自己經常聯絡,經常嘗試,一點點積累經驗的。當你的經驗足夠豐富的時候,你就會在拿到球的瞬間,就能分辨出這顆球的一些具體屬性。

是世行,從球的結構本身並不能推斷出其功能如何。

雙層球,本身是一個大的球心和一個相對來說較薄的外殼組成的球,過去被稱之為‘遠距離球’。球的飛行距離較長,因為它倒回旋較少,速度較高,球手擊球時有硬實的擊球感。運用先進的工藝手段已可以製造出這種效能較高的比賽用球。這種球較軟,旋轉快,因而深受選手們的青睞。市場上大多數飛行距離遠,或者說抗損耗的高爾夫球均採用這一結構。

三層球也叫做三件頭球,只供水平較高的球手使用,目前國際頂尖大賽的球手們,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三層球。

三層球,其實就是一種在由橡膠或塑膠或混合物做的大約相當於棒子大小的球心外面包圍著充滿液體的膽,像線團狀般纏繞薄橡皮條,外殼為橡膠製品巴拉塔。高水平球手喜歡使用這種膠核液體球心球,因為擊球時可以找到感覺,容易控制。當然了,如果擊球不準,也容易產生裂口和切痕。

在以前,喜歡用三層球的都是一些比較注重球的旋轉和軟一些感覺的球手,因而他們寧肯不追求把球打出遠距離。這種球的新的結構不再有這一缺點,因為球的飛行速度和抵抗力都有明顯的提高。目前大多數具有最高旋轉性和最佳擊球感覺的球仍採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