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並不難。
不過自從12年年底“八項規定”出臺以來,黨政機關公務消費大幅縮減。據調查統計,1至3季度,省內星級飯店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3%,其中,餐飲收入同比下降15.49%,其中受衝擊最大的當屬以公務接待為主的星級飯店。而對於私人會所來說,年初的接待量卻出現小幅增長。
勤儉節約之風使得不少商人不敢再去大酒店,而選擇一些私密性強的私人會所聚餐。
“年底到正月十五是淡季,可從3月份開始,一天能接待三四桌左右。”
這還是周方遠的同學告訴他的,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本身職務和地位不算多高,但經常會跟著自己頭上的領匯出入一些一般人很難進入的場所。
同學所說的這傢俬人會所同樣是一名商人所開,別墅臨街而建,300多平方米,上下四層高,房間就有八、九個。主營魯菜和私房菜,選單隨時更新,可根據客人口味點菜製作,每人最低消費不低於300元。店內只有4個包間,頂樓閣樓還設有麻將桌等娛樂方式。
“大酒店大飯店不敢去,好多都只能到會所來吃飯。”
這種情況,其實周方遠的那位同學自己就在經歷著,不然他也不可能知道這麼多東西。
按照會所工作時間安排,上午和下午基本都打掃衛生,從下午4點開始才正式工作,夜幕降臨時預訂客戶才會上門,一直到晚上12點左右結束夜宴。可這種情況並未持續太久,隨著中紀委嚴令一道接著一道,會所生意也愈來愈少。經營會所商人老闆坦言,接近年底,中紀委要求不得出入私人會所,不少老闆也不想自找尷尬,這個節骨眼誰也不敢頂風作案。“與其讓會所閒置,不如趕緊轉讓。”生意人的精明讓這位商人老闆提早做打算。
由於會所位置隱蔽,成為不少商人躲避“被拍”、能安心吃飯的地兒,也成為不容易被監督的“法外之地”。有的會所自稱不對外經營,因此沒有辦理任何證照,沒有在工商登記註冊,沒有餐飲執照,沒有衛生許可證,屬於無照經營,會所的運營也無法得到有效監管。
有的會所連選單都無法提供,每個菜的價格都無從知曉,但這也抓住了一些宴請人的心理特點:凡是能夠在會所消費得起的人不是公款就是大款。這些顧客大都刷卡消費,不計較錢多少,更多在乎品味和麵子。
隱私是得到了極大的保證,但也因此,會所往往會第一時間受到政策調整的影響,大型會所還好一些,畢竟體量足夠大,人脈也足夠廣,但是小型會所就比較麻煩,就算沒有政策的影響,因為其本身覆蓋範圍較小,盈利能力往往都會成為很大的問題。大的會所當然不用擔心,事實上,大型會所在這方面反倒很有優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並不需要普通人來為他們提供盈利。更有甚者,像是國內頂尖的那一小撮高檔會所,是你有錢都進不去的。
裡面的會員非富即貴,會所的擁有者,也根本不在乎會所產生的盈利能力,他們在乎的,只是會所帶來的人脈效應。
周方遠前世就聽過這麼一個故事,當然了,當時他完全是以聽故事的心情去聽的。
說,“有一名不鏽鋼商人,帶著30萬元會費要求入會,經過審查,發現該商人並不是‘名人’,而是想透過會所認識一些‘名人’做生意,會所拒絕了該商人的入會要求。”
這就是高階會所,有錢不是進入私人會所的唯一條件,有些高階私人會所的要求苛刻令人歎為觀止。京城有大大小小各種名目的私人會所大約有4千多家,而私人會所只為少數人服務,吃一頓飯人均最少3000元。這些會所按種類分,有養生會所,健身修閒會所,文化娛樂會所和聚會餐飲會所等。會所大部分採取會員制,只有具有一定的身份,繳納一定數額的會費才能成為該會所的會員,享受該會所提供的服務。京城之內的私人會所定位也各有不同,有的會所公開掛牌,對外營業,像“俏江南”老闆在京開的著名的“蘭會所”就屬此類,但市面上更多的是既不掛牌也不署名的“私密”會所。
海淀有一傢俬人會所,入會的標準是資產超過千萬的企業老闆,一次性繳納50萬元會費。朝陽一傢俬人會所,成為會員的標準必須是“名人”,並且必須一次性繳納30萬元會費。該會所股東之一曾接受過採訪,他就告訴記者,說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成為該會所的會員,僅僅有錢還不行,必須透過資格審查才可以。西城區鬧市口附近一家中醫養生會所,入會的條件就是繳納12萬元會費,從第二年開始,每年繳納6萬元會費。採訪中記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