傭的素質,很多地方盛傳她們經過專門培訓。
其實周方遠也稍微瞭解過,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菲傭沒有經過正式培訓,一般都是透過問老鄉、向鄰居家的女傭請教,跟女主人學習的方式來獲得經驗。但為什麼菲律賓女傭能夠蜚聲海外呢?她們到底有什麼長處?
有人做過調查,對有意出國工作的女傭,菲律賓政府將年齡限制在18歲以上,而國內的女傭滿14歲就可以了。在一些女傭受到虐待或騷擾比較多的國家,政府對僱主的選擇做了不少限制。除此之外,政府管的真不多。外界盛傳菲律賓女傭在出國前精挑細選、嚴格培訓,多少有些言過其實。政府曾設立過一些家政培訓班,大都名不符實。不過,一些民間的航海學校、護理學校,確實在很認真地培養有關人才,結業後有專門證書。
通常來說,對於他們國內的服務中介來說,只要在語言、外表、健康等主要方面過關,簡單教授一下各項基本技能,便可進入“外派”階段了。至於條件稍遜的,則留在國內鍛鍊。因為國外需求最大的普通家用全職女傭,其工作範圍主要是買菜做飯、洗熨鋪床、打掃整理房間等簡單勞動,不需要複雜的培訓。但高階和專業的家庭幫傭或管家類女傭,則必須經過培訓,而這部分的需求量並不大。說到底,菲傭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她們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
首先是講英語。由於菲律賓實行雙語教育,英語與他加祿語併為官方語言,女傭的英語水平可想而知。而這得益於其教育體系,若為勞務輸出而後天專門培養,成本和成效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是菲律賓人的種種天性。比如,大都耐心善良、篤信天主教,樂觀淳樸、善忍讓,易於適應融入異域文化和陌生環境,甘居人下等等。這是菲律賓人歷經西班牙人350年統治,飽受美國人50年文化洗腦造成的。不溫不火,總掛著微笑,開口便稱“主人”、“主母”和“老闆”。
再次是講衛生,早睡早起,生活習慣好。在菲律賓大商場的盥洗室裡,什麼時候都能看到刷牙洗臉、梳頭髮的菲律賓人。無論窮富,愛清潔是絕大多數菲律賓人的優點。
在菲律賓,中產階級家中有女傭是很普遍的。據說,在埃及,如果沒有菲律賓女傭,即使很富有,也不會被看成上層人;在義大利,菲女傭更因“乾淨、誠實、篤信天主教”而成為“搶手貨”。有的國家,請個菲女傭看孩子,被認為是高雅、有地位的象徵。就連港臺“星兒”、“姐兒”身後也常常跟著菲傭。
只不過,大家看到的,可能都只是菲傭光鮮亮麗的一面。
作為“新國家英雄”,常年寄人籬下、獨身在外的菲律賓海外女傭也在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辛酸。
毫不誇張的說,250萬壯年菲律賓女傭常年在海外工作,不說別的,單單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母愛這一點,就夠讓人傷心的了。而在這份傷心痛苦之下,則是街頭上眾多穿著時髦、沉溺消費的青春少年,正是在大把大把花著母親們從海外寄來的血汗錢。
拉莫斯政府曾有參議員建議透過法律限制女傭出國。
但是,在冷酷的現實面前,沒有獲得廣泛支援。多年來,甚至有人一直戲稱女傭為菲律賓“最重要的出口”。有不少外國人,更是偏見地將菲婦女與女傭劃為同義詞。遠離家園造成的高額社會成本的流失,與“新國家英雄”稱號的現實衝突,以及此間不衰反盛的女傭文化,都值得人們深思。
不過這些東西吧,周方遠就是了解一下,他管不了,更不會去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容易。菲傭旅居國外,家裡的孩子無人照料?呵呵,華夏國內的留守兒童不也是這樣嗎?起碼這些菲傭賺著不菲的收入,家裡人的生活還能保證在一定水準之上。而國內的那些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在外地賺的可不一定是高收入,可能他們的父母收入也很低,留守兒童在缺失父愛母愛的同時,也享受不到什麼好的生活……所以說,大家都很不容易,周方遠管不了,也不想管。
他家裡的五個菲傭,是小李哥介紹來的,其中有一個是小李哥家族用了很多年的菲傭,因為足夠信任,所以就以此人為基礎,找來了好幾個她的同鄉親人。
不得不說,菲傭的手腳是勤快,性格也好,照顧老年人真的很不錯,周方遠觀察過一段時間,這才放下心來的。
……
脫掉外套,名叫阿西的年輕菲傭伸手接了過去。
“少爺,需要喝點東西嗎?咖啡?茶?”
身背後,菲傭緩緩的開口問道。
她是真的